提問者:htki74082016-05-26 00:00
雷克薩斯ES240和馬自達MX5,選哪個好啊?.請58車解答
就按你的要求,給你答案自己分析吧: ES240 睿翼2.5 油耗:都按城市道路:14升左右, 12升左右。 動力:ES240 2.4L 167馬力 L4 2.5L 169馬力 L4 總重量:1595KG 1501KG 舒適度(懸掛)操控:麥弗遜式獨立懸掛+雙連桿獨立懸架 雙橫臂扭桿式獨立懸掛+多連桿式獨立懸掛 安全:看總質量1.5噸左右一個樣?沒有什么安全可言? 保養費:ES240 10萬公里免費,和凱美瑞一樣用的是一汽豐田普通機油(其實已經算在你40多 萬的車上了) 睿翼2.5 200元左右(要看你用什么機油,如果用法國MOTUL機油700元也有) 外觀:看個人眼光,有人覺得10多萬買的本田思迪好看?(我覺得本世紀最丑的車) 內飾:ES240要豪華。(房子本來是個豆腐渣工程,里面裝修再豪華也是無用啊) 空間:看軸距 2775mm 2725mm ES240多出50mm.也就是5CM有什么用? 質量:車身結構差不多,內飾比睿翼好,懸掛比睿翼差。 車是要看底盤和發動機(變速箱)為主,二連桿的車子還比不過馬6的底呢? ES除了價格可以和德國三馬車比,其他的只能和江淮和悅RS比,前后懸掛結構一個樣。 馬6懸掛,前面:雙橫臂扭桿式獨立懸掛 ,后面:多連桿式獨立懸掛+橫向穩定桿。 ES系列是換了殼的凱美瑞,ES240的發動機代號是2AZ-FE這和凱美瑞是一樣發動機,更可怕的是都是用5檔的波箱(現在的車,沒有雙離合,也要有6檔吧?)。同樣是前置前驅的。豪華車大多都是前置后驅的,也就是后輪驅動,而ES240是前置前驅的這一點和凱美瑞是一樣的,豪華車很少會使用前懸掛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后懸掛是二連桿的。大多情況下是前懸掛是雙叉臂,后是多連桿。還有剎車前后應該都是通風盤的,ES240是后實盤的。 現今的汽車的助力轉向已經是電動助力為多,而ES240是機械液壓助力。 給你不買ES的理由吧? 缺點: 1、底盤是30幾年前的東西。 2、發動機是20年前的,都是VVT-i不是雙DVVT的。多了個D就不一樣了,不過發動機還是落后。 3、5檔波箱,落后以大多數的競爭車型。 4、前置前驅的車缺少操控和動力? 5、價格是致命的。(ES350在香港也就是38萬港元左右。) 6、油耗和其他競爭車型差不多,ES240 城市道路14升油左右(跟凱美瑞240是一樣的),就拿寶馬523Li比吧?寶馬5系要重多230kg左右。(ES240,1595kg。523Li 1825kg)我怎么會拿它跟523比啊?只能跟凱美瑞比。 7、這么多同機價位的車,不知道為什么要選它? 優點:10萬公里免費保養,這個是很多人買這個車的原因。如果你買了,你可以看看他們用什么機油給你做保養,都是用和廣汽--凱美瑞一樣的機油和機慮。 車子已經不再是代步工具?樓主要買什么車不要聽什么人去說,自己要有主觀,多去看看,問問,有的車利潤空間大,什么論壇里都會有“托”,所以要自己去分析。
回答者:58車2016-05-28 00:00
觀內飾:獨具匠心 在外觀設計上,全新ES350除了帶有鮮明的LEXUS雷克薩斯家族特征外更強調一種極具藝術效果的雕塑感。車頭突出的大V型線條,分別由引擎蓋兩端延伸至前保險杠,搭配鋒利的鷹眼造型頭燈。 車身軸距加長,不僅營
提問者:CatherineWolfe2016-09-15
沒有反日情節的話我推薦你買ES300h 這三個車如果要比,那就都是進口車,進口A4和進口的E級都不便宜,新A4弄好50W一定超出,E級弄好60W以上了(現在有優惠,因為是老款的),ES300h精英版弄完50W左右。
提問者:Scholeschen2013-05-03
"雷克薩斯ES350 取出原車帶的舊版導航光盤方法如下: 在中央多媒體顯示屏的下方,有一個帶LEXUS標志的裝飾板。取下裝飾面板,就可以看到光驅了。輕輕按動出碟鍵,就可取出舊光盤。 注意操作的時候,動作
提問者:pwy6262015-12-15
作為兩款定價幾乎一樣的車型,雷克薩斯ES240和寶馬523Li很容易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不過,追求舒適性的ES240首先在車身尺寸上就吃了虧,畢竟寶馬523Li引進國內以后就進行了加長。但是,與車身長達5米的寶馬523L
提問者:fodjtc2014-08-19
你好。我是豆子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希望你每天幸福、快樂、笑口常開。這種情況建議你去洗車的時候叫師傅幫你處理下,自己不要太盲目裝卸。
提問者:sss45136202014-12-02
"雷克薩斯ES350 取出原車帶的舊版導航光盤方法如下: 在中央多媒體顯示屏的下方,有一個帶LEXUS標志的裝飾板。取下裝飾面板,就可以看到光驅了。輕輕按動出碟鍵,就可取出舊光盤。 注意操作的時候,動作要輕
提問者:huangyangyin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