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架返回目錄↑1、概述![]() 懸架是汽車中的一個重要總成,它把車架與車輪彈性地聯系起來,關系到汽車的多種使用性能。從外表上看,轎車懸架僅是由一些桿、筒以及彈簧組成,但千萬不要以為它很簡單,相反轎車懸架是一個較難達到完美要求的汽車總成,這是因為懸架既要滿足汽車的舒適性要求,又要滿足其操縱穩定性的要求,而這兩方面又是互相對立的。比如,為了取得良好的舒適性,需要大大緩沖汽車的震動,這樣彈簧就要設計得軟些,但彈簧軟了卻容易使汽車發生剎車“點頭”、加速“抬頭”以及左右側傾嚴重的不良傾向,不利于汽車的轉向,容易導致汽車操縱不穩定等。 返回目錄↑2、形式非獨立懸架 ![]() 獨立懸架 ![]() 雙橫臂式獨立懸架按上下橫臂是否等長,又分為等長雙橫臂式和不等長雙橫臂式兩種懸架。等長雙橫臂式懸架在車輪上下跳動時,能保持主銷傾角不變,但輪距變化大(與單橫臂式相類似),造成輪胎磨損嚴重,現已很少用。對于不等長雙橫臂式懸架,只要適當選擇、優化上下橫臂的長度,并通過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輪距及前輪定位參數變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圍內,保證汽車具有良好的行駛穩定性。目前不等長雙橫臂式懸架已廣泛應用在轎車的前后懸架上,部分運動型轎車及賽車的后輪也采用這—懸架結構。 多連桿式懸架 ![]() 縱臂式懸架 縱臂式獨立懸架是指車輪在汽車縱向平面內擺動的懸架結構,又分為單縱臂式和雙縱臂式兩種形式。單縱臂式懸架當車輪上下跳動時會使主銷后傾角產生較大的變化,因此單縱臂式懸架不用在轉向輪上。雙縱臂式懸架的兩個擺臂一般做成等長的,形成一個平行四桿結構,這樣,當車輪上下跳動時主銷的后傾角保持不變。雙縱臂式懸架多應用在轉向輪上。 燭式懸架 燭式懸架的結構特點是車輪沿著剛性地固定在車架上的主銷軸線上下移動。燭式懸架的優點是:當懸架變形時,主銷的定位角不會發生變化,僅是輪距、軸距稍有變化,因此特別有利于汽車的轉向操縱穩定和行駛穩定。但燭式懸架有一個大缺點:就是汽車行駛時的側向力會全部由套在主銷套筒的主銷承受,致使套筒與主銷間的摩擦阻力加大,磨損也較嚴重。燭式懸架現已應用不多。 麥弗遜式懸架 麥弗遜式懸架的車輪也是沿著主銷滑動的懸架,但與燭式懸架不完全相同,它的主銷是可以擺動的,麥弗遜式懸架是擺臂式與燭式懸架的結合。與雙橫臂式懸架相比,麥弗遜式懸架的優點是:結構緊湊,車輪跳動時前輪定位參數變化小,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加上由于取消了上橫臂,給發動機及轉向系統的布置帶來方便;與燭式懸架相比,它的滑柱受到的側向力又有了較大的改善。 麥弗遜式懸架多應用在中小型轎車的前懸架上,保時捷911、國產奧迪、桑塔納、夏利、富康等轎車的前懸架均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雖然麥弗遜式懸架并不是技術含量最高的懸架結構,但它仍是一種經久耐用的獨立懸架,具有很強的道路適應能力。 主動懸架 主動懸架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由電腦控制的一種新型懸架。它匯集了力學和電子學的技術知識,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高技術裝置。例如裝置了主動懸架的法國雪鐵龍桑蒂雅,該車懸架系統的中樞是一個微電腦,懸架上的5種傳感器分別向微電腦傳送車速、前輪制動壓力、踏動油門踏板的速度、車身垂直方向的振幅及頻率、轉向盤角度及轉向速度等數據。電腦不斷接收這些數據并與預先設定的臨界值進行比較,選擇相應的懸架狀態。同時,微電腦獨立控制每一只車輪上的執行元件,通過控制減振器內油壓的變化產生抽動,從而能在任何時候、任何車輪上產生符合要求的懸架運動。因此,桑蒂雅轎車備有多種駕駛模式選擇,駕車者只要扳動位于副儀表板上的“正常”或“運動”按鈕,轎車就會自動設置在最佳的懸架狀態,以求最好的舒適性能。 主動懸架具有控制車身運動的功能。當汽車制動或拐彎時的慣性引起彈簧變形時,主動懸架會產生一個與慣力相對抗的力,減少車身位置的變化。例如德國奔馳2000款CL型跑車,當車輛拐彎時懸架傳感器會立即檢測出車身的傾斜和橫向加速度。電腦根據傳感器的信息,與預先設定的臨界值進行比較計算,立即確定在什么位置上將多大的負載加到懸架上,使車身的傾斜減到最小。 返回目錄↑3、懸架系統![]() 前懸架系統 雙橫臂式懸架由上短下長兩根橫臂連接車輪與車身,兩根橫臂都非真正的桿狀,而是大體上類似英文字母Y或C,這樣的設計既是為了增加強度,提高定位精度,也為減震器和彈簧的安裝留出了空間和安裝位置。同時,下橫臂的長度較長,且與車輪中心大致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車輪跳動導致下橫臂擺動時,不致產生太大的擺動角,也就保證了車輪的傾角不會產生太大變化。這種結構比較復雜,但經久耐用,同時減震器的負荷小,壽命長。 滑柱擺臂式懸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只有下橫臂和減震器-彈簧組兩個機構連接車輪與車身,它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重量輕,占用空間小,上下行程長等。缺點是由于減震器——彈簧組充當了主銷的角色,使它同時也承受了地面作用于車輪上的橫向力,因此在上下運動時阻力較大,磨損也就增加了。且當急轉彎時,由于車身側傾,左右兩車輪也隨之向外側傾斜,出現不足轉向,彈簧越軟這種傾向越大。 后懸架系統 后懸架系統的種類比前懸架要多,原因之一是驅動方式的不同決定著后車軸的有無,也與車身重量有關。主要有連桿式和擺臂式兩種。 ![]() 連桿式懸架與車軸形成一體,彈簧下方質量大,且左右車輪不能獨立運動,所以顛簸路面對車身產生的沖擊能量比較大,平順性差。因此采用了擺臂方式,這種方式是僅車軸中間的差速器固定,左右半軸在差速器與車輪之間設萬向節,并以其為中心擺動,車輪與車架之間用Y型下擺臂連接。“Y”的單獨一端與車輪剛性連接,另外兩個端點與車架連接并形成轉動軸。根據這個轉動軸是否與車軸平行,擺臂式懸架又分為全拖動式擺臂和半拖動式擺臂,平行的是全拖動式,不平行的叫半拖動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