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ZXZ周欣籽2013-09-10 00:00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但是鄭和這個人終始就是一個謎。一個生在云南的穆斯林的小孩子怎會來到萬仞高墻之內的皇宮?在明初那樣復雜的政局之中,一個宦官怎么會受到皇帝的青睞脫穎而出?成就鄭和一世英明的航海生涯究竟是怎樣的波瀾壯闊氣象萬千? 帶著疑問,我去尋找真實的鄭和,當我第一次在《海上絲路珍藏冊》上看到了他的畫像,不由眼前一亮,他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有一種不怒自威的王者風范。后來,我又在云南看到了鄭和的塑像,冷峻的花崗巖石塑像,與畫像相比,少了幾分衣著的華麗色彩,卻增添了幾分儒雅飄逸,《鄭和下西洋》一書上也記載:"鄭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圍,四岳峻而鼻小,是極貴的面相,而且眉目分明,耳白過人,齒如編貝,行如虎步,聲音洪亮",原來他生來就是一位神采豐儀的非凡人物。 鄭和,一定是智慧兼具儀表,才華兼具膽識,才能成為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與外交家之一。我果然沒料錯,在關于他的專著上寫道:"鄭和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筑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卓越的智慧和才華。" 鄭和的傳奇一生,與他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要更好地了解他,就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北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他的十世祖--中亞布哈拉的普化力國王或教長所非爾,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駝馬來中國朝貢,并申請歸誠,神宗封他為寧彝候。他的五世祖--賽典赤贍思丁趕上偉大的忽必烈時代,被封為咸陽王,駐鎮滇南。從此,他們成了云南的貴族大姓。雖然變成了地道的中國人,但是依然信奉伊斯蘭教,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去遙遠的圣地朝拜過。他在幼年時,常在其父膝下聽其講述朝圣麥加途中的種種見聞。父親跋山涉水的驚險旅程,遠方異國他邦的風土人情,給小鄭和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說不盡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譚,象磁鐵般深深地吸引了他。身受家庭父輩這種冒險精神的熏陶,小鄭和從小就立下鴻鵠之志,準備將來遠航西洋,朝圣麥加。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學習劃船、使帆、游泳,還潛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讀,好像刻意要成為一代航海家、冒險家似的。 正當他小心翼翼地編織著美好前程之夢的時候,命運之神把不幸降到了他的頭上。1385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出兵平定云南,鄭和的父親不幸蒙難,那時他還不叫鄭和,他叫馬三保,11歲的馬三保成為無數被俘、并被立刻閹割兒童的之一。這是艱辛的開始,也是榮耀的伏筆。 千古奇才鄭和之二 -- 軍事才能終身護航 從1385年開始,11歲的馬三保隨著明軍征戰南北,塞外、北平,處處都留下他幼小的足跡。戰爭,讓這個孩子吃盡了苦頭,但也讓他迅速成長。在他十六歲時,見到了當時的燕王,后來的永樂皇帝朱棣,當即被選為燕王的貼身侍衛,從此伴王左右。毫無疑問,那時他已是一名出類拔萃的少年,并且從那時開始,他就已是一名武林高手,當我在《海上絲路珍藏冊》中看到,他右手握著腰間佩劍的劍柄,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不禁想象他一劍出鞘,是怎樣迅疾凌厲;亦不知他的劍術較之秦代的荊柯,宋代的岳飛又如何。少年的他十分刻苦,在燕王府日日練刀舞劍,夜夜苦讀詩書。 1399年8月,明王朝爆發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戰"中,他跟隨朱棣出生入死,軍事才能與日俱增,屢立戰功。在"靖難"之初,便立下大功,為朱棣后來的勝利奠定基礎。"靖難"剛開始時,燕軍頗為孤立,政治、軍事和經濟都處于下風,勢力范圍僅限于燕趙的幾座孤城(今北京通縣、津薊縣、居庸關、懷來等地),明將李景隆趁朱棣進攻大寧之機,包圍北平,結九營于鄭村壩(今北京東20里),燕王還師交戰,馬三保獻計,一旦李景隆兵動,以奇兵左右夾擊。燕王采納他的計謀,并令他親臨戰陣,三保出生入死,連破李景隆七營,斬首數萬級,李景隆不敵,南逃德州,頓時軍心大亂,燕軍一下獲降軍數萬,戰馬2萬匹,取得了自"靖難"后的首次大捷,從此扭轉了整個戰局,朱棣對此念念不忘。1402年7月,朱棣登基當上了皇帝,馬三保也被封官,任內官監太監,相當于正四品,在經歷二十多年難苦卓絕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顯赫的大內太監。1404年,又被賜姓"鄭",中國歷來有"馬不入宮殿"的說法,馬三保在鄭村立下他最大的戰功,所以賜姓"鄭";三保出生時父母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長,所以給他取名為和;從此他改名為鄭和,原來的名字慢慢被遺忘。在中國古代,賜姓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而宦官被賜姓則是絕無僅有,可見永樂皇帝是多么倚重與信任鄭和。 多年的軍中生活,歷練了鄭和的軍事才能。他既有謀略家運籌帷幄的才能,又有戰將親自上陣殺敵的本領,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軍事人才。軍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種成就的基礎,在航海上也派上極大的用場。在船隊,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將首領,航海途中,船隊曾經歷了三次極其險惡的戰役,但憑著鄭和的軍事才能,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回答者:duhu122016-09-10 00:00
第30集 - 靖難成功 朱棣登基 播出日期: 2011.05.13 (五) 自斷一臂 嚇壞永暘 笑風為報允炆知遇之恩,毅然斬斷刺上朱棣死士狼頭記號刺青的手臂,并昏倒地上,把永暘嚇個半死,但笑風卻
提問者:2013-07-07
具體要看這個車的三保規定,如果在退車期限內,因質量問題可以退。過了退車期限,如果車輛經過兩次維修仍有質量問題,可以要求換車或者退。您可以根4S店或是品生產商協商,退車或是換車。
提問者:匿名網友2014-05-07
永樂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沖,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
提問者:l731027002013-09-11
差不多吧,封建社會家族繼承模式 ,朱棣上臺在那時候 算是篡臺,封建社會人思維模式是儒家忠君主義,所以朱棣這么做也是因為擔心朱允文在西洋建立流亡政府招軍隊,所以要斬草除根,殺了朱允文,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永樂3
提問者:nuhuofeifei2013-04-17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云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是唐宋時期來中國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其祖父及父輩均為元朝重臣,封滇陽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鄭和出生。洪武十四年,明軍開始進入云南,次年,平定云南。正在這一
提問者:xuzhiming20092013-02-28
如果起訴需要的證據如下: 1、鏟車的三保卡。 顯示鏟車三保的日期和內容等。 2、鏟車出現問題,而廠方未派人來維修的證據。 如電話錄音、證人證言等。 3、其他一些能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民事訴訟法》
提問者:242xgzegi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