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tiandong7022014-09-20 00:00
全世界的車都在中國賣,品牌之廣、數量之大真的讓人眼花繚亂--- 人們苦惱于寶來、速騰、307、榮威,C5,,,不知道怎么選, 而網上的對車的言論更是五花八門,說啥的都有, 太多的朋友無所適從,最后更多的是以牌子定車子。 今天就和朋友們聊聊車, 曾經把桑塔納系列(普桑、2000/3000/志俊/vista)開到130km/h以上的朋友, 敢把奧拓跑到100km/h以上的朋友,最好看看本文內容! 不差錢的朋友,直接買奧迪A6、A8去吧,免看! 我曾經和朋友說,如果你能明白同是一款發動機(如1.8T),裝在高爾夫、邁騰、奧迪A4、奧迪A6上,為什么價錢會差那么多!?難道空間大點,用鐵多點就貴那么多? 如果你曉得真正原因,那么你就是汽車行家了! 要知道,上面這些車子的重量是遞增的,而同款發動機功率一定,所以,奧迪A6的提速是最慢的,然而,它卻是最貴的!! 現在隨便一個車子都能跑到150km/h,但在這個速度上,汽車和汽車處理緊急情況的時候,結果卻是天壤之別!這也正是為什么奧迪A6最貴的主要原因。 有一次,我和一個不錯的朋友聊車(他的車子是捷達),他說,“奧迪A6那車不行,特傻!!”我很疑惑的問:“特傻,為何??”,他答道:“那車開個一百六七,啥感覺沒有!一點不刺激!”。哈哈哈,他是喜歡“會飄,會飛的車!!”……… 汽車,是用來跑路的,外殼與內飾的漂亮與否,與行車性能沒有直接關系! 汽車,不僅僅是代步,更是要在高速行駛的快感中體現出其價值! 高速,所有車主不可能會低于120km/h,哪怕是一小會兒! 高速,真要等到氣囊打開,人也必會受傷! 高速,不出事則以,出事一次就能要命! 高速中, 好車,能夠在事故發生前一刻化解險情! 孬車,即便做出處理,也會毫無辦法眼睜睜地看著事故的發生! 誰都知道,跑高速的時候不可以亂打方向,不可以急踩剎車,, 呵呵,但 當遇到緊急情況時,你很有可能不過腦子的亂打方向,亂踩剎車,, 知道嗎?有30萬的貴車,恐怕你“按”不住!! 好車,順利通過或者果斷減速制動! 孬車,等著失控! 常聽某人說,“我現在已經人車合一了”,, 告訴你,如果你聽到這句話,那么他的車子一定不是什么好車。 “人車合一”,意思是“人要聽車話,車要聽人話”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好車,一定是“車聽人話”!起碼在120km/h,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當出現緊急狀況(象地震、塌方等除外,或是有事沒事朝墻上撞,或是睡著了照著大貨車底沖的除外)時,車子都要無條件的聽人話。 一、關注高速性能 本人開過的車子比較多,車齡20年,從北京吉普212(3個前進檔)開始,到后來的奧拓、夏利、吉利、駿捷FRV、桑塔納(普桑、3000)、捷達、富康、愛麗舍、伊蘭特、駿捷、標志307、索納塔(6年前的老款2.0)、榮威350、馬6、帕薩特、奧迪A6(2.4L)等,這些車從A級--C級(低端到高端車),應該說有一定的駕駛心得,所以把我想把我對汽車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和網友們曬一曬。 從我開過的桑塔納3000說起 一次開桑塔納3000(新車,才跑一萬多),剛開始感覺不錯:從靜止狀態提到70,很快,音響不錯。接著,市里高架橋80km/h,路線比較直,也挺舒服。后來到了下橋時的下坡路,此時是中等下坡彎路,正常打方向,突然感覺不對,車身整體有股向上向外的甩車感--車飄了! 一次回老家,高速路。當車子提到110的時候,發動機突然開始“怒吼”!車內說話,得喊!直路、路很平、速度120km/h,車子就飄了!同方向有車超我時,車子晃動!后來發現如果車外風力較大時,車子晃動!又試了試高速剎車,車身劇烈晃動、制動效果很差--頗有嚇人! 上述桑塔納3000的種種表現,如果遇到個緊急情況,稍有處理不當,恐怕車子就可能剎不車,側滑、側翻,,,,上述的一些“飄和晃動”都是出事的前兆。 這個車子給我的感覺除了音響不錯,高速行車性能那是“不敢恭維”!! 桑塔納3000,十萬的車啊?!雖然比亞迪F3,120的時候也飄,但便宜多了,本人對后者“無意見”。 (其實很多遠低于十萬的車在120、直路上穩定性都是不錯的!) 本人開桑塔納3000,高速上,如果是直道、路平、無車的情況下最快130,這是我能容忍的極限 --此時緊握方向盤,不敢有絲毫變向和剎車動作! 真不明白有好多的人敢把它開到160以上。嚇人啊! 我郁悶,滿大街都是桑塔納系列。 說到這,有人可能會說,3000后面還有志俊、vista,后面的一定改進了!我和你說,后面的兩款車局部你能看到的小環節是有所變化,但它們的底盤懸掛系統根本沒變!只有后者改進提高,才會從“質”上提高車子的行車性能。所以,后兩款車行車性能沒有變!!所以要當心廠商的“良苦用心”!! 注意:變一點外形或內飾、或是換個燈就叫升級或換代,然后就大吹特吹,這樣廠家太不厚道了!象這樣的廠家現在多了去了! 關于“神車” 有關“神車”,國人經常提到最多的就是“大眾神車”。 問:大眾從普桑、捷達、速騰、到帕薩特、到奧迪A4、再到奧迪A8,全部是大眾品牌,而產品價格卻相差懸殊,怎能一概而論為“大眾神車”!! 有人說,A6、A8賣的是品牌!我說,如果僅僅由于品牌而價錢差了幾倍,那不是欺詐嗎?! 桑塔納系列(德國人只認普桑,普桑后的2000/3000/志俊/vista等在德國統統沒有,大伙想想:為什么他們沒有,我們有?),還有神話“捷達”,這兩款車在國外N年前就淘汰了,而在中國卻N年來“大放異彩”!大家想想,“原因是何??”聽說捷達2012年停產,我想德國人還是有良心!但可悲的是,很多國人對此卻是嚴重難過! 以上兩車在中國經久不衰,足可見,國人的車盲比例大得嚇人啊!!更可見,某些汽車廠商的宣傳和公關能力更有多嚇人!! 邁騰有款車叫1.4T+DSG,居然賣20萬,國內太多人給以熱捧。 基本上所有的網站,對其動力啊、操控啊都是大大的稱道。 我真沒詞,以這樣一款發動機和底盤,他們賣的是不是太貴了!! 德國沒有這款車啊,為何在中國有?!還有這個DSG,還有很多人熱捧,大家想想,若真是好東東,奧迪A6為何沒有??大家是不是要注意“噱頭”的定義? 記住: 雖然同一款車會有高低配置,但因為底盤懸掛系統是一樣的,所以行車性能是相同的。 以大眾車的行車性能而言:桑塔納再好,肯定好不過高爾夫;高爾夫再好,肯定好不過帕薩特;帕薩特再好肯定好不過奧迪A4;奧迪A4再好肯定好不過奧迪A6,即便他沒有DSG,,, 或許有人要說,這些車的個頭越來越大,所以行車性能越來越好。呵呵,請君看看:法拉利、保時捷、蘭博基尼,它們的個頭大嗎? “代步工具”的誤區 很多要買車的人,總是說:車子就是個代步工具。 呵呵,代步是自然,但當你有了車子以后,你的要求一定會提高,就是“駕車一定要有快感”。怎么有快感啊,當然是以100km/h以上的速度馳騁,而且還要加上不斷變向!相信朋友們在100次開車中,至少有一次這樣的沖動! 本人認為,若正常行駛,汽車在六十以下速度的時候,所有行車性能是差不多的,區別只是噪音、減震柔軟度、座椅舒適度等方面。但隨著車速的提高,車子的高低貴賤開始顯露,而且越快越明顯!!車子行車性能方面的瑕疵,越是在高速的時候,這種瑕疵會以成倍的比例放大!!有經驗的修車師傅說:車子不跑啥也看不出來,拉一圈高速就知道了! 很多人說,我99%的時間都在市里跑,最快80。 我要對你說,你不可能不上高速,上了高速你就不可能低于110。 一次在高速,我跑120,有個奧拓超我,他應該跑到130,見狀后,我笑了,并乖乖的給他讓路。呵呵,,, 謹記:高速事故,不出則已,一出要命!! 所以這時候,僅為“代步標準”或是“省油標準”則顯得太沒意義了! 我想沒人會因為百公里省下一個油而坦蕩面對車禍!! 汽車的專業特點 人們總是說:開車一定要慢啊!!這是因為太多事故是“快”惹的禍! 網上找到了這樣的話:曾有專家作過研究,一輛車以15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司機從發現異常到車輛可以停住,需要104米。同時有資料顯示,一輛時速超過160公里的小車發生爆胎事故,不管駕駛員是否系安全帶,司乘人員的死亡率是100%。 這些話,只是提示我們開車要慢點,其實上面的數據并不準確,好車遠沒有這么嚴重!相反,它正給了那些孬車,包括價格很高的車,找到了高速事故的借口! 對于車速,假設想要降低事故率,那我們讓汽車生產廠商把汽車的車速限制在80以下,不就行了嗎?這個技術太簡單了!--還“低碳”呢。 呵呵,你說這可能嗎? 每個專業都有每個專業的特點, 對汽車來說,其任務是在保證行車操控的前提下,讓汽車跑得愈來愈快!!! 獲取單純的速度,直接換個大功率發動機就行了,但這樣的廠商心太黑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低端的底盤,卻配了個大馬力的發動機,說是“運動版”。 速度是快了,但小心車子變成脫韁野馬!! 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 一般人看車安全與否,會重點關注:碰撞系數、氣囊個數等。 但有很多車子,碰撞系數不錯,事故中卻非常慘。 大家要注意,碰撞系數的測試,是有著固定的速度和角度。很多廠商大力研究碰撞測試,于是得了高分。但在實際事故中,哪有那么多類似測試時的碰撞環境,所以后果很嚴重!! 雅閣碰撞測試總是得高分,但上網看看其車禍圖片,你就會知道它是什么樣!有人把它評為最怕出事的車,其實很有道理!當然了,還有飛度等等。 地球人都知道,日本車鋼板厚度差不多都是0.8毫米(絕大多數3面無防撞鋼梁,有的貴車說有側、后防撞鋼梁,其實也僅僅是由薄鐵皮做成,其實根本就不管用!)。 很多專家說,安全與否和鐵皮厚度沒關系! 本人完全認可“汽車的碰撞強度主要是看鋼板強度,而不是鋼板的厚薄”,但想想他們會給你用那些高成本的材料嗎?我覺得,如果兩車結構相似,1.2的厚鋼板一定不會輸給0.8的薄鋼板!! 車跑起來,美滋滋的;知道嗎?人最怕的是在美美的時候,突遇險情,緊接著是眼睜睜地看著出事。 一朋友想買標致307,但后來沒買。原因是他的一個開307的朋友一家剛剛出事。高速事故現場勘察時,發現只有他的車子沖出防護欄,扎在地上,現場無其他車輛痕跡。一家三口,老公和孩子沒了,老婆成植物人。分析原因很簡單:一定是在高速中(我覺得老少3口速度不可能上到160吧)發生緊急情況,緊急避讓其他車輛,導致車子失控,沖出去了,,,可想當時他們全家在車子上是多么的恐懼,眼睜睜的、沒辦法地等著出事。 好車的性能:能夠處理高速中的緊急情況,而不讓車子失控。 不讓車子失控,車子的主動安全性能所扮演的角色是至關重要!! 主動安全,可以理解為汽車的聽話程度。 勸君選擇聽話程度高的車,尤其是要選高速聽話的。 我們并不想找事,我們會遵守法規行車,但我們在高速中要提防其他車輛或因素的突發變化所可能帶給我們的災難! 這一緊急時刻,我們的車子必須要聽我們的話,我們要讓車子或是緊急避險通過,或是緊急減速制動! 然而,又有多少車在這時聽你的,,, 本人觀點:主動安全性能,是評價一部車子的硬指標! 而這個硬指標所表現出的性能就是: 高速能過彎、高速能剎車! 高速過彎,其實高速中我們更多用的是高速變道,但高速過彎好的車,高速變道更是小菜一碟。高速剎車,高速中要求要用最短的距離、穩定、迅速把車速下降至安全速度。 (相關視頻中,個人認為緊急避讓的車子的速度至少在140以上,雖然最終與肇事車發生車尾部蹭撞,但可以看出,緊急避讓中車身并無明顯晃動,更無側滑側翻出現!所以,車子首先絕對是部好車--主動安全性能非常強!其次才是駕駛員的駕駛技術也不錯) 本人20年駕齡,當然有過“高速過彎和高速剎車”經歷: 一次,高速路速度120, 我要超前車,看左側倒車鏡,后面沒車,我給了超車燈后,車子向左開始駛入超車道;越道中我習慣性看了一眼左側反光鏡,不看則已,一看嚇我一大跳--超車道 上后方一輛不知道從哪里飛來了一輛小車向我車尾急速沖來,當時,我本能向右一把狠打回位--把車子一下拽了回來。剛拽回來,本來離得很近前車,突然剎車燈 亮了,奶奶的!剎車來不及了,沒辦法,我只能硬著頭皮向右突然狠打,并加油從前車右側快速超車! 第二次,有一回在高速路,行車道超速行駛150(不好意思我超速了),前方出現緊急狀況,沒敢亂打方向,只能猛踩剎車。 對于這兩次危險的經歷,相信很多人急著問結果,告訴你吧:第一次,兩次急打方向,車身控制相當好,只發生的微小側傾,車子無搖晃感,車內的人無不適感!!事后,我大喜:好車啊!!第二次,150km/h急剎車(如此高速急剎車,有一定的操作技術含量,以后再說),車子無點頭,車身整體下沉,感受到極強的抓地力,車速驟降到100,處于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內!!我大喜:好車啊!!還有要告訴你:這個車子沒有ESP!! 高速過彎,高速剎車 并不是說,找個帶ESP的或者你換個好寬胎就能解決根本問題。 換句話說,即便讓你穿上劉翔的牛X跑鞋,劉翔光腳,你照樣跑不過劉翔,這話雖有點絕對,但不差理。 這是因為你和劉翔的身體結構差異太大了! 提一下ESP 有人說,要是裝了ESP就能控制側滑了。 本人要說,要小心被其誤導!!ESP并不是萬能的,必須要看“什么樣的速度”匹配“什么樣的底盤懸掛系統”!!ESP發揮出怎樣的效果,跟速度有直接關系! 上面視頻中帶ESP的紅色菲亞特,大家注意:當時急過彎的測試速度是90km/h,從車子狀況看,本人認為,此時已經達到了該車的最大過彎限度!如果速度再提升至100km/h,那么車子必然會翻車! ESP是“點剎”的一種特殊形式,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軟件,而車子的底盤懸掛系統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硬件。ESP工作時候,車子的底盤懸掛系統必須要“積極給力”,否則,高速中的車子還會發生側滑側翻!!這就像,“指令給了,但無法執行”!! 對于底盤懸掛系統好的車子如果裝上ESP,那才是如虎添翼! 網絡上常見車子的動態測試 (1)百公里提速 這個指標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曾有個哥們向我推薦一款車:寶來2.5L運動版,我笑著說:“算了,饒了我吧,我怕”按不住”!! (2)50公里左右的繞樁測試 測試中的很多車在50公里的時候都有側翻的危險,有人說是輪胎抓地力不夠,其實輪胎不是主要問題!就像穿劉翔的鞋! 本視頻在播放完畢后,界面上還有途勝其他性能的測試,如“緊急制動”。 順便說一下,其實很多孬車,高速緊急制動時,車身都會出現“前、后、左、右”搖擺晃動的“嚇人狀況”! (3)100km/h時,直道,急剎車測試 測試結果有很多車子“車頭要吻地,屁股要上天”! 繞樁和百公里急剎測試,是重要測試指標。但本人要說的是:“速度標準太低了”!! 我國高速限速120,但我們在高速的時候,時常一不小心跑到130,所以車子應該能夠經受住在130km/h的緊急變道和急剎車測試。 但說老實話,要是按照130的測試標準,有太多太多的車子,就可以直接淘汰了!縱然包括某些20萬以上的車子! 說這句話,原因是確有10的車子具備了20多萬車子所不能敵的優秀高速性能。但國人總以價錢論好壞,總以為便宜的不行!! 注意啊,國內太多車子的價錢和性能不成比例!! 沒有幾個人能在購車之前,感受一下繞樁和急剎車的測試。 但駕車之前,司機必須要對座駕的性能做到心中有數。 這里給大家介紹本人發明的簡易測試方法:“行駛中左右連續晃動方向測試” :從40公里開始左右晃動方向盤(有的車子在這個速度上車身晃的就能把人嚇壞),如穩定性沒問題,再分別提到50公里,60公里,70公里,80公里,90公里,到100公里沒問題,這就是不錯的車子了,這時,你可以不用試剎車,因為像這樣的車子高速剎車也不會有問題!因為廠商如果能把車子做到這個地步,那么剎車也會做得好! 切忌:要注意控制晃把的幅度和速度!晃把的幅度要由小到大,晃把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如在某個測試速度上車身出現明顯晃動,則萬不可進行下一速度測試!!!如果象下面這個樣子,你就要停止測試了!否則,車就該側翻了! 以上六千多字,主要表達了本人對車子的首要要求,即:一個車子必須能在120km/h高速中行駛中實現從容穩定的緊急變道,并有從容穩定更短的急剎效果。這是我向大家推薦的選車的重要標準!至于其他的方面,如:動力、油耗、音響、雷達、氙氣大燈等等都是次要的,因為那些東西你自己可以改裝,以提升原車的某些不滿狀況。 轎車優劣評說2 --寫給車友、欲購車者 二、汽車的主要部件和性能 發動機 20年前,當聽到某車10萬公里無大修,那簡直是個神話!!那會我們國車,3、5萬就得大修了。當時的捷達10萬不用大修,所以,捷達給人留下的印象太好了,“皮實、耐用”是捷達一貫的代名詞。 最近這十年,你聽說過誰的車子的發動機壞了,需大修?應該是很少聽到,除非是哪個高人,機油漏光了(也不看機油指示燈),還在拉高速,直到把發動機拉掉!朋友的2萬多的吉利車,跑了5年10萬多,發動機也沒事!! 所以,現在買車挑發動機,已不是主要考慮的事情。 發動機雖不是主要考慮的問題,但也總得選差不多的。以日本和德國車為比較,日貨的發動機普遍較先進,而德貨發動機,則參差不齊。 現在發動機的種類比較多,簡言之:雙頂置凸輪軸、每缸4氣門為最低限! (桑塔納全系列,捷達,部分寶來、高爾夫、邁騰發動機--單頂凸輪軸、2氣門的古董級發動機) 建議也別選太先進的發動機,不好伺候啊。 關于排量 有人總覺得排量大,車就有勁!“非也”!!有的發動機排量1.8,功率達到100千瓦以上,而邁騰2.0的才85千瓦!!另外,大眾還有2.0排量,但功率僅為80千瓦的。 可能有人要說了,還有“扭矩”呢? 一般而言,功率大的同時扭矩也差不了,當然了,你別拿汽油機的數據對比柴油機。 記住,發動機的功率才是硬道理,別讓人用排量把你忽悠了。 通常排量越大的車子價格越貴,但是同一個排量的,如1.8,則可能是幾萬、十幾萬、到30多萬。還記得奧迪A6曾有1.8(不帶T)排量的,當時賣36萬,而這個車子卻是德國血統(不像桑塔納3000等系列)。一個朋友說,“夏天,車上坐3個人,起步的時候一定要關上空調!” ,他又說,“別看提到180非常費勁,但是相當穩當,轉向剎車非常好 !” 其實,這也正反映了那時候老德的思維--重要是行車的主動安全性能!現在老德為適應中國市場,這款車子已經不產了,老德也再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哈哈(您知道我為什么笑嗎?)。 油耗 省油要求:發動機工作效率高,車要輕、輪胎要窄等。 日本車省油這是因為上面的原因。 如果你覺得你的車子有些費油、你可以把機油、缸線、火花塞、進排氣部件等更換質量好的(花不了多少錢,1千多就差不多了),另外,跑車的時候,把沒用的卸掉--減負!這樣,你車子提速、油耗都會有明顯改善。當然,你也可以大膽的把輪胎換成窄胎,記住,如果換成窄胎后,車子會更省油、提速會更快!但,車子的行車穩定性會大打折扣,最好別換窄胎! 所以,沒必要多花好幾萬,買個所謂省油的車!很多時候說省油又是個--噱頭。 請看看《小強實驗室》實際檢測 這個視頻聲音小,請調大音量! 提速/推背感 好多人在問車子性能的時候,總要問,這車動力怎么樣?有人答:這車特爽,推背感特棒。 你想啊,一踩油門,突然強頂你后背和頭,雖然感到刺激,但你感覺真的好嗎? 注意:真正的好車,應該是不強的推背感,但速度--刷--就上去了。這里說的是提速的舒適性,有舒適性并不代表提速慢!我有一次開某車,當時我不知道S檔是超車檔,S檔起步,油門給的狠了點,這車--哇,好像蹦了出去,即便如此,推背感并不強。 很多車,猛推過后,后繼速度卻上不去!! 提一下,若從靜止開始,從前開普桑1.8(化油器的),覺得推背強;前一陣子,做某人的夏利1.0,也覺得推背強,但“推”完了就“沒事了”。 好車,為何不強的推背感,但速度會持續猛提? 一方面,是發動機的功率輸出特點不同,有的是有前勁,有的是有后勁。 另 一方面,底盤懸掛系統差異:好車,猛給油時,車輪雖會猛加速,但優秀的底盤懸掛系統會做一個緩沖,有了它,乘車的感覺不到強烈推背,但車輪一直在加速前 進。而孬車,猛給油時,車輪猛加速,底盤懸掛無緩沖,猛轉的車輪直接帶動車體即時加速,所以坐在車上的人會有明顯推背感! 提速區間 提速區間,主要是發動機做功時點不同而言。 車和車提速的區間是不同的,捷達、桑塔納等,一檔二檔很快,但到60了提速感明顯下降(2氣門的寶來1.6手動檔,我開過一次,一二檔提速非常快);但有的車子,一二檔慢的不行,三檔以后快,跑到40、50后給油就走,愛麗舍、標致307等就這個特點。 我的一個朋友買過個307(1.6手動),非常不理解的和我說,“怎么回事,一檔二檔,我把油踹到底了,就不往前竄!” 俺的車子,一二檔提速一般。但三檔四檔達到2500轉以上時,車子提速才變得非常迅猛,即便如此也推背感較弱。 底盤懸掛系統 此部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行車性能,特別關系到上文提到的“高速安全性能”!建議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別讓賣車的用“舒適性”把你給忽悠了! 先看個短片,普及一下基本知識: 這個片子并沒有提到更牛的“雙叉臂”“多連桿”等。 底盤懸掛系統的好壞與高速行車性能息息相關,但遺憾的是,就連絕大多數的修車師傅根本就不懂!所以,勸君自己要多研究。 上文提到了桑塔納(A級)--高爾夫(A級)--帕薩特(B級)--奧迪A4(C級入門)--奧迪A6(C級)的高速行車性能是由低到高的特點,其實我們從其底盤懸掛的配置可以清晰看出: 前輪:低端麥弗遜(桑塔納)--一般麥弗遜(高爾夫)--四連桿(帕薩特和奧迪A4)--輕質四連桿(奧迪A6) 后輪:低端整體梁(桑塔納)--扭力梁(高爾夫)--四連桿(奧迪A4)--梯形多連桿(奧迪A6) 值得一評的是帕薩特和邁騰,有人說后者是前者的升級版,呵呵。帕薩特(前輪:四連桿;后輪:扭力梁),邁騰(前輪:號稱優質麥弗遜;后輪多連桿),其實這兩個車,分明是“一個顧頭不顧尾,一個顧尾不顧頭”。有人說“為何不兼顧”,告訴你:都兼顧了,奧迪怎么辦?? (一次在修理廠,看了一輛放置在舉升機待修桑塔納3000的底盤,其前輪的麥弗遜的設計簡單至極,居然把轉向直接安放在減震上) 平心而論,相同軸距的兩臺車,日本車內空間較大,其實他不用先進的懸掛是其主要原因。 但你要駕駛一部沒開過的車子時候,勸大家趴下來看看車底結構,這樣,該車的性能你大概心里有數,駕駛的時候才能“量力而出”。 網上關于車的照片,很少涉及到最重要的車底和懸掛的照片!!強烈建議車編們以后多拍拍這部分的照片,看了這些,車子的性能大部分就可以推斷出來了!! 太多的車子都是麥弗遜的,弗遜式的優點:中低速度對路況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都有不錯表現;缺點就是支撐力比較差,典型的表現就是過彎會產生側傾,急剎車會造成比較明顯的點頭現象,如果是高速效果就更差多了。有篇文章寫得不錯,推薦給大家: 現在太多車子的前輪均為麥弗遜,雖然低端,但少數車子在120km/h左右時候調的不錯的,這個需要用上面提到的“晃把實驗”實驗一下。 獨立和非獨立懸掛 現在的轎車前輪都是獨立的,后輪則有獨立和非獨立之分。 簡言之,對車子的操控性,四輪獨立的要好!這一點在高速中,遇到突發情況就看出來了。 假升級 很多車升級換代了,而底盤確是下降了。索納塔、思域升級后前輪由雙橫臂換成麥弗遜; 新帕薩特前輪由四連桿換成麥弗遜。另外有的車升級后后輪由獨立變成非獨立,如伊蘭特升級到悅動后。 注意:在正常低速行駛下,車與車的行車性能感覺上沒區別不大,但在突發情況下,底盤懸掛系統的好壞會一下子凸顯出來! 下面的車子看上去“無撞、刮蹭”痕跡,且現場無其他肇事車輛, 所以,是它自己完成的這個難度動作!知道嗎,很多車子很容易做出這個動作! 但在相同的狀況下,那些底盤與懸掛系統好的車子還真很難做出來! 路感 路感,指駕車時,路面狀況通過車身和方向盤對駕駛者作出的信息反饋。一般運動型轎車和跑車的話,路感都很清晰(顛簸感),也就是說不用看路,也能清晰感覺出自己剛才走過了一段什么路。 路感是否清晰,對安全行車和更好地駕馭、操控車輛非常重要,它可以幫你真切地了解汽車所駛過的路面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操控。否則,如果路面信息不清,司機對正在行駛的道路條件不清楚,好比是盲人騎瞎馬,對行車安全和提高行車速度不利。 很多車子的懸掛很軟,哪怕坐進一個人,整個車體都會明顯下沉。 過濾顛簸能力強,會給駕乘者帶來一定的舒適感。 但要注意:很多車子這種所謂的舒適感容易給司機帶來非常大的麻痹,其實是很危險的。
回答者:Q1751293172016-09-20 00:00
機械增壓 針對自然進氣(NA)引擎在高轉速區域會出現進氣效率低落的問題,從最基本的關鍵點著手,也就是想辦法提升進氣歧管內的空氣壓力,以克服氣門干涉阻力,雖然進氣歧管、氣門、凸輪軸的尺寸不變,但由于進氣壓力增加的結
提問者:yzhen52502013-04-09
除津汽夏利N5鈴木奧拓、江南奧拓江南TT45度坡其車坡度于60都能坡般掛檔加足油門都能速度慢 所說三四千米要緊車油箱加滿即使萬米呢決定車能否公坡面角度俗說坡陡陡條路十米坡度60度十萬塊家轎專業越野車才能 說路面說明水泥或
提問者:2015-09-20
奔馳A級車是奔馳的入門級車,它既不會像Smart和mini那樣領導時尚,也不會因為是級別最低的奔馳車而降低質量標準。 1998年,第一代奔馳A級轎車問世。不過,問世的過程卻是痛苦的。1997年底的一次蛇形繞樁(S
提問者:mdmdmd123452013-03-28
簡介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提問者:夜_專屬悲傷2015-12-14
除了天津一汽夏利N5,鈴木奧拓、江南奧拓,江南TT上不了45度坡,其他車坡度小于60的都能,上坡一般掛一檔,加足油門都能上,只是速度慢。 你所說的三四千米不要緊,車子油箱加滿就可以,即使是一萬米也一樣,為什么呢?決定車
提問者:aaaaa802014-04-15
除津汽夏利N5鈴木奧拓、江南奧拓江南TT45度坡其車坡度于60都能坡般掛檔加足油門都能速度慢 所說三四千米要緊車油箱加滿即使萬米呢決定車能否公坡面角度俗說坡陡陡條路十米坡度60度十萬塊家轎專業越野車才能 說路面說明水
提問者:JoHenrietta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