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2014-11-15 00:00
很多人都說后驅車有很大的駕駛樂趣,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駕駛上與前驅車有什么區別?后驅車到底樂在哪里?
轎車究竟是前輪驅動好還是后輪驅動好?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爭論的實質問題是兩點:駕控樂趣和維護成本。 1966年,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Toronado)推出了美國第一款前輪驅動車。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前輪驅動的浪潮席卷歐美,所有大廠都轉向生產前輪驅動的車,58車也大肆宣揚“前驅之美”。 不過喜歡駕駛樂趣的人始終反對前驅。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后輪驅動的風潮又興起了。尼桑將它的英菲尼迪?InfinitiG35型轎車又改回了后輪驅動,卡迪拉克在它的CTS型轎車中也采用了后輪驅動。 奧迪和沃爾沃在汽車科技革命方面走的是另一條道路,可以說是理想主義加完美主義的道路,典型的特征是全時四驅和渦輪增壓技術。但據分析,全時四驅在血緣上和前輪驅動是宗親,可以說是從前輪驅動派生出來的,所以全部爭論仍然歸結為前輪驅動和后輪驅動之爭。 銳志上市的時候,廠家號稱的優勢是:國內第一款量產的中級FR前置后驅轎車。 前驅之美 汽車的驅動形式主要有5種:前置后驅(FR)、前置前驅(FF)、后置后驅(RR)、中置后驅(MR)和四輪驅動。目前FF前置前驅車型占據著中級車市的半壁江山,但高級轎車(如寶馬、賓利、奔馳、捷豹等)、賽車和很多超級跑車,一般都使用FR前置后驅形式。 為了節省成本,絕大多數中小排量車型采用了前置前驅形式。前置前驅車輛省略了傳動軸,減少功率傳遞損耗,因此節省了燃油。前驅車發動機可以橫置,縮短了機廂的長度,在汽車總長不變的情況下可增大乘坐廂的長度和空間。前輪驅動?FWD在制造和安裝方面都比后輪驅動?RWD便宜很多。它沒有通過駕駛艙下面的驅動軸,也不用制造后橋殼,變速器和差速器被裝配在一個殼體中,這樣所需的零部件就更少。這種前輪驅動系統還可以讓設計者更方便地在汽車底部安裝其它部件,比如制動系統,燃油供給系統和排氣系統。 前輪驅動減輕了整車的重量。減輕車重可以提高加速性,制動性和燃油經濟性。由于前輪驅動的汽車的驅動輪承受著發動機和驅動橋的重量,可以增加驅動輪的附著力,在濕滑路面上不容易打滑也不亂跳舞。 前輪驅動的最大優點還在于可以擁有大的室內空間,后座通道不會因為有驅動軸通過而鼓起一個大包。銳志引起的最大爭議就在這里,后座名義上可以坐三個人,實際上中間的人坐上去像騎馬或者坐板凳一樣,舒適性完全談不上,后座實際上只能坐兩個人,于是引起消費者的疑慮,加上奧迪方面強烈抨擊,說后驅是老舊技術,引出了“要不要買后驅車?”的話題。 前驅之累 但是前置前驅車上的機械大件多集中在前面,所以前輪負荷比后輪大,遭到意外碰撞時容易產生變形,波及前輪定位。而且構成工藝復雜、維修保養困難。 后驅車最大的問題是“甩尾”,前驅車最大的問題是“推頭”,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你越想轉急彎,越轉不過來,尤其山路高速過彎時更容易出現轉向不足。因為大多數的質量都集中在汽車的前部,汽車的后部將會變得輕一些,這樣后輪的附著力就會變小,在有冰覆蓋的路面上行駛車尾就很容易發生側滑。但是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得到了解決,設計者在設計時會盡可能地將重量設置在汽車的后部,原來前驅車前后輪承擔重量的比例是60/40,后驅是48/52,理想的質量分配是前后輪所承受的的質量之比為50?50,不過前輪驅動汽車很少有達到或接近這個比值的。銳志前后車身重量的分配達到了54/46。后驅車在高速行駛時,突然遇到需要在短時間減速轉彎時,均衡的重量分配有利于剎車的平穩有效。前驅車起步的時候有優勢,但是跑快了以后,驅動力不如后驅車。后驅車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力大,可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加速表現更為出色。由于后驅車的后輪負責驅動車身,前輪只單純負責轉向功能,方向盤對駕駛員的動作反映靈敏、準確。相對于前輪驅動車來說,后驅車前輪擁有較大的轉向角度,所以轉彎半徑小。 利弊之辯 前置前驅車啟動瞬間和上陡坡時車身重心都會向后移,會減少前輪的正壓力從而降低了車輪的牽引力,但這時汽車的阻力也最大,這一增一減令前置前驅車輛的啟動加速度和爬坡能力都會遜色于前置后驅車,因此前置前驅多用于自重不大的中小型轎車。 在車子打轉的時候,后輪驅動的車重心在駕駛員的位置,而前輪驅動的車重心在駕駛員前面的位置,會把駕駛員甩得頭暈。 前置前驅車輛的前橋同時承擔轉向和驅動的工作,因此高速穩定性相對較差。 前驅車在緊急給油的時候更容易向左跑偏,因為右面的驅動軸輸出力矩偏大。 各取所好 所有前輪驅動系統的缺點都是后輪驅動系統的優點。隨著一部分的機械部件從汽車前部移到后部,汽車的平衡性和操作性都將會有很大的提高。后輪驅動的汽車加速時,牽引力將不會由前輪發出,所以在加速轉彎時,司機就會感到有更大的橫向握持力,操作性能變好。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高速跑車和高性能轎車都是采用后輪驅動的原因了。 維修費用低也是后輪驅動的一個優點,盡管由于構造和車型的不同,這種費用將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你的變速器出了故障,后輪驅動的汽車就不需要對差速器進行維修,但是前輪驅動的汽車也許就有這個必要了,因為這兩個部件是做在一起的。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前輪驅動汽車的可靠性也已有了很大的發展,維修費用也許已經不是一個大問題了。 后輪驅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相對高的裝配和制造成本,更多的故障,相對狹小的室內空間等等。現在,更多的汽車都是使用獨立后懸掛系統,這樣設計師在設計時就可以將車體與差速器和傳動軸靠得更近,從而可以增大室內空間。 牽引力小一直以來都是后輪驅動汽車的一個問題所在,因為后輪所承受的負荷比較少,但是現在的電子設備使得這個問題有了改變。牽引力控制力系統和車身穩定電子系統可以讓后輪驅動的汽車在濕滑的路面上達到和前輪驅動汽車一樣的性能。改進的輪胎設計技術也可以改善后輪驅動汽車的這個缺陷。
回答者:2016-11-15 00:00
長城的第一款轎車,優化垃圾。座椅太高,畢竟是第一款。 建議不要購買C30,座椅太高方向盤檔儀表盤上面,不符合人機工程學,弓著背,座椅太差,非常累。 做舒服的汽車座椅就是沃爾沃S80了,其次是S60。 沃爾
提問者:ludanfish2014-10-31
1、 外觀方面 (1) 仔細察看車漆,如發現某一部分漆色或厚薄與周圍不相吻合,或顯現出細微的圈狀刮痕,多是受過損傷后經重新噴涂美容所致。 (2) 檢查前蓋、車門及周圍框的間隙是否均勻,有無過大過小處。試試 車門開
提問者:_Forsaken丶x2014-02-22
轎車究竟前輪驅動好還輪驅動好種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爭論實質問題兩點:駕控樂趣和維護成本 1966年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 Toronado)推出了美國第款前輪驅動車上世紀80年代初前輪驅動浪潮席卷歐美
提問者:LICH教父2014-08-26
樓主,如果你只是踩剎車時方向盤抖動(車速越快越明顯),我看過 99% 原因是因為前輪的“剎車盤 (rotor)”輕微變形,或者表面不平滑所致。 每個前輪的碟剎都有一個剎車盤/碟。當用過一段時間后(2-5萬公里,看
提問者:ozjustin2013-05-12
是剎車前片變形了!剎車盤在高溫情況下不能洗車!一洗就變形!!哈哈!你那應該是碟剎吧!把剎車盤,剎車片換了就OK了!!!
提問者:ruyhey5462013-07-03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電子穩定程序)是汽車電控的一個標志性發明。不同的研發機構對這一系統的命名不盡相同,如博世(BOSCH)公司早期稱為汽車動力學控制(VDC),現在博世、
提問者:6056efco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