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rhnsgfstq2016-01-30 00:00
首先介紹的是自然吸氣。所謂自然吸氣,就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早期的家用轎車大都采用這種進氣方式。因為少了一個壓縮環節,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輸出上的平順性與響應的直接性上,要遠優于增壓發動機。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由于無法調至合適的空燃比,同等排量的自然進氣發動機比裝備了增壓器的發動機動力性上要遜色不少。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自然吸氣車型有帝豪EC8、標致508、雪鐵龍C5等。 機械增壓是以不增加發動機排氣量為前提,使動力輪輸出提升的方法。它直接利用發動機轉矩來驅動增壓器,再將高密度空氣送入汽缸內以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依構造不同,機械增壓出現過許多種類,包括葉片式、魯氏、溫克爾等型式,而活塞運動最早也被認為是一種機械增壓,時至今曰,則以魯氏增壓器最被廣泛使用,更是改裝的大熱門。機械增壓的特征,除了在低轉速便可獲得增壓外,增壓的動力輸出也與曲軸轉速成正比,即機械增壓引擎隨著轉速的提高,增壓器輸出隨之增強,因此機械增壓引擎的操作感覺與自然氣極為相似,卻能擁有較大的馬力與扭力。但缺點是機械增壓汽靠皮帶帶動,驅動力源于發動機,比較費油。而且在高速時噪音大,養護成本也較高。因此,如今的機械增壓發動機盛行于賽車界、改裝車界和頂級跑車,轎車車型并不常見,奔馳的相關車型比較多。 渦輪增壓則是近年來的熱門,幾乎每個車企都以渦輪增壓車型為銷售主力,幾乎成為了新技術的代名詞。最早的增壓方式都是機械增壓,渦輪被發明以后為了和原來的增壓方式區分開來,就在排量后加個字母“T”,可以說絕大多數車尾巴上有“T”的車都是渦輪增壓。渦輪增壓的原理,是利用引擎的廢氣排放來驅動壓縮機。理論上,只要氣缸本體當初設計時夠厚、耐得住壓力,再增加渦輪增壓器本體的尺寸和數量,增壓力道幾乎可以無限制增加。也就是說,渦輪所增的壓力可比機械增壓器高數倍。此外,由于使用的是尾氣的能量,理論上不會為發動機帶來多余的油耗。缺點也很明顯,一個是反應遲滯,因為從進氣到排出尾氣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也就是說渦輪的響應是永遠滯后于當前車速狀況。這一點在汽車啟動時表現的尤為突出。此外,渦輪使用和保養也較為復雜。近幾年來渦輪發動機的盛行,主要是由于它強勁的動力表現,1.4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和1.8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性上不相上下。由于相關排放法規和政策的緣故,小排量大動力的車當然會受到廠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保養方面,自然吸氣的車輛最易保養,沒有這方面的額外支出,也不需特別注意什么。而渦輪增壓車輛的保養則需要注意許多事項。由于渦輪葉片長期在400多度的汽車尾氣中運轉,條件惡劣,因此在散熱和潤滑上很容易出現問題,需要勤更換機油、潤滑油。此外,雜質對渦輪的磨損也很大,所以三濾也要及時更換。渦輪車主開車時還需要注意,冷車啟動時一定要慢行,給渦輪機油、潤滑油以足夠的時間進入工作狀態。停車前也需怠速幾分鐘后再熄火,讓渦輪溫度自然降下來。機械增壓的車輛保養方式和渦輪的基本一樣,只是由于機械增壓葉片工作環境較好,所以可以比保養渦輪省許多心思。 綜合來看,三種進氣方式各有優劣,不能說哪個先進哪個落后,關鍵還是根據車主的個人愛好和用車習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款。
回答者:pyz10012016-02-01 00:00
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 LZ的車應該不是新車了吧?估計因為不是新車的最佳狀態了,所以冷車的時候汽油燃燒不好。輸出的功率不夠。 原因可能是以下幾種: 1、汽油。中國的汽油拿到國外去都是不合格的。 2、節氣門。清洗
提問者:zilangou2014-07-07
需要熱車 本人車主 如果不熱車直接起步 會熄火 我去檢查過發動機 無積碳 4S店工作人員說熱車40秒是必須的
提問者:gaos111132013-05-10
我是黑龍江的C5車主,貌似樓主那里的冬天不會比我這更冷了吧,你說的情況是C5的通病,冬天冷車啟動困難,特別是車放在室外一天以上不發動,再啟動時問題最明顯。以前我的車癥狀和你一樣,現在我的經驗是:使用車用保暖棉衣,保證電瓶
提問者:ASDFGHJ135702013-11-19
正,F象,涼車車發動后,機油沒上來就這樣,機油上來就好
提問者:禪心百合22013-08-22
如果是冷車啟動時,汽車的怠速是偏高的,一般過三到五分鐘后就會降下來的。
提問者:kbak4932016-05-13
有多高?我的1500左右,半分鐘左右能降下來就正常。一般冷車啟動轉速都比較高,不單單是C5,深層的技術問題沒研究過,正常就行
提問者:lahxwj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