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35平臺
簡介
PQ35“平臺”概念最早由大眾集團提出并實踐,并在PQ34平臺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大眾集團現在基本上已經逐漸放棄平臺的概念,而采取更抽象的“模塊”概念。
平臺的概念比較籠統,而且并不是一個實體概念。其本質實際上是大量采用共同的零部件,采取相似的底盤、車身結構、行駛結構、相似的生產工藝。
平臺概念主要體現在設計研發階段,由于研發時采取了已存在的“模板”,不僅使車輛研發縮短了周期,而且共用零件大大減少了生產成本,并且使已經存在的優秀車型的技術優勢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車型。平臺并不等于底盤和懸架,更不等于生產線,同一生產線可能生產出不同平臺的產品,一條生產線未必可以生產出同一平臺的產品,相同平臺的車型并不一定代表產品的同質化。
“PQ35”中的P代表平臺,Q代表發動機橫置,3代表A級轎車,也就是緊湊型車,5是指第五代。因此“PQ35”是指以發動機橫置的高爾夫五代為基礎,能夠拓展研發出各種車型的平臺。

大眾的PQ35平臺,它屬于大眾集團A級車的第五代平臺,目前在這個平臺上的產品包括途觀、高爾夫五、六代、途安、開迪、Scirocco尚酷、奧迪TT、A3、斯柯達明銳。PQ35的車輛技術和工藝特點包括:4輪獨立懸架(前麥弗遜后四連桿)、大長度激光無縫焊接、雙面鍍鋅高強度鋼板、CAN-BUS全車信息控制網絡和全車多道涂裝工藝等,但如前所述,并非所有的PQ35平臺研發出的車輛都具備上述技術。例如大眾的廂式小貨車開迪PQ35就沒有采用多連桿后懸架。PQ35的發動機典型配置為1.6FSI(從高爾夫五代開始普及),1.4TSI,1.8TFSI,2.0FSI,2.0TFSI,2.0TDI等,國產發動機和部分國外低配版本仍然配備PQ34上常用的1.4 16v,1.6SMFI,2.0SMFI發動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