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增壓返回目錄↑1、增壓分類![]() 這種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很像,只不過它不是用發(fā)動機的廢氣驅動,而是用發(fā)動機的皮帶帶動。它和渦輪增壓增壓原理相同,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以達到壓縮空氣的目的。 基本式機械增壓 基本式機械增壓從發(fā)動機蓋上的突非常明顯,正如圖中這輛野馬跑車一樣。這種機械增壓將空氣吸入增壓器內部,有兩個螺旋狀葉片將空氣壓縮,之后送到進氣歧管里。這種機械增壓能提供強大的扭矩輸出。它在加速比賽和街道競賽中十分流行。 螺旋式增壓 螺旋式增壓的增壓器是基本型的派生出來的,而且也長得很像,但它們的吸氣壓縮方式卻截然不同。當空氣被吸入增壓器時,被螺旋狀葉片強壓入進氣歧管內。這種形式的增壓器對于提升各個轉速的馬力都很有效。 返回目錄↑2、增壓機械![]() 機械增壓器是一種強制性容積置換泵,簡稱容積泵。它跟渦輪增壓器一樣,可以增加進氣管內的空氣壓力和密度,往發(fā)動機內壓入更多的空氣,使發(fā)動機每個循環(huán)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油,從而提高發(fā)動機的升功率和平均有效壓力,使汽車動力性、燃油經(jīng)濟性和排放都得到改善。 機械增壓器本質上是一臺羅茨鼓風機,有兩個轉子,每個轉子都扭轉一定的角度,例如60度以形成一個螺旋。這兩個轉子都由發(fā)動機曲軸通過皮帶驅動,與廢氣系統(tǒng)不相干。機械增壓器跟曲軸之間存在固定的傳動比。這兩個相向旋轉的轉子各有若干個突齒,在工作時互相嚙合。扭曲的轉子跟特殊設計的進口和出口幾何形狀相結合,有助減少壓力波動,使空氣流動平穩(wěn),工作時噪聲較低。這種設計也使其效率比傳統(tǒng)的羅茨鼓風機為高。這種帶有螺旋式轉子和軸向進口的機械增壓器可達到14,000r/min的轉速,從而縮小了體積。它可利用出口法蘭直接通過螺栓連接到進氣管上去。機械增壓器通過它的置換體積和皮帶傳動比來跟發(fā)動機相匹配,同時能夠在任何發(fā)動機轉速下提供過量的空氣流。 返回目錄↑3、增壓原理![]() 不過看似完美無缺的機械增壓系統(tǒng),卻有一個小問題存在,由于機械增壓器的動力來源完全依靠引擎帶動,而引擎的負擔越輕,轉速提升就越快,這就是為什么比賽用房車都事先拆除冷氣壓縮機的原因,若是方程式(formula)賽車,甚至連激活馬達、機油幫浦都改成外部連接,以減少對引擎造成的負擔,因此增壓器本身的運轉阻力必須越小越好,才不會拖累引擎的工作效率。 然而增壓器產生的能量(增壓值)與阻力成正比關系,如果一味追求增壓值,雖然引擎輸出的能量大增,但是相對的增壓器內部葉片受風阻力也會升高,當阻力達到某一界限時,增壓器本身的阻力會讓引擎承受極大的負擔,嚴重影響引擎轉速的提升,因此設計師必須在增壓值與引擎負擔之間取得妥協(xié),以避免高增壓系統(tǒng)帶來的負面效應。 高增壓渦輪增壓系統(tǒng)必須讓引擎承受由負壓轉變?yōu)檎龎旱膭×易兓c高壓,因此引擎內部機件的材質與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對于冷卻、潤滑系統(tǒng)的要求也遠較一般引擎來得高,保養(yǎng)間隔短、手續(xù)繁雜、工作壽命短..等等都是高增壓值渦輪引擎的缺點。 返回目錄↑4、汽車增壓![]() 機械增壓器之構造,機械增壓器采用皮帶與引擎曲軸皮帶盤連接,利用引擎轉速來帶動機械增壓器內部葉片,以產生增壓空氣送入引擎進氣歧管內,整體結構相當簡單,工作溫度界于70℃-100℃,不同于渦輪增壓器靠引擎排放的廢氣驅動,必須接觸400℃-900℃的高溫廢氣,因此機械增壓系統(tǒng)對于冷卻系統(tǒng)、潤滑油脂的要求與NA自然進氣引擎相同,機件保養(yǎng)程序大同小異。 機械增壓器(SuperCharge)之特性由于機械增壓器采用皮帶驅動的特性,因此增壓器內部葉片轉速與引擎轉速是完全同步的,基礎特性為: 返回目錄↑5、增壓應用![]() 柴油機因為依靠變質調節(jié)的方式調節(jié)扭矩,沒有節(jié)氣門,每個循環(huán)吸入的空氣量相差不大,其質量流量的差異主要由轉速變動造成,所以柴油機的質量流量跨度範圍只有6.5:1左右。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汽油機(指缸內直噴式汽油機GDI以外的汽油機)依靠變量調節(jié)的方式調節(jié)扭矩,通過節(jié)氣門調節(jié)空氣流量,隨?負荷的變動,每個循環(huán)吸入的空氣量相差很大,加上汽油機轉速的變動範圍比柴油機大得多,所以汽油機的質量流量跨度範圍可達75:1,接近于柴油機這個指標的12倍。這導致渦輪增壓汽油機的瞬時工況較差。而采用機械增壓就沒有這個問題。 缸內直噴式汽油機在低工況下的節(jié)氣門是全開,這跟柴油機差不多;只是在高工況下節(jié)氣門開度才會隨負荷變動而變動。所以GDI的質量流量跨度範圍跟柴油機比較接近,也比較適合采用渦輪增壓。 機械增壓有利於降低汽油機排放 汽油機起動和起動后暖機階段的混合氣需要特別加濃,造成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如前所述,迅速提高催化轉化器的溫度,對于汽油機驅動的轎車滿足歐洲第三階段排放法規(guī)的要求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渦輪增壓器會降低排氣溫度,使催化轉化器的溫度不能迅速升高,影響它的轉化凈化效率。如果采用機械增壓器,就沒有這個問題。 機械增壓器可以兼作二次空氣泵 ![]() 機械增壓汽油機的成本 為了提高汽油機的升功率,可以采用機械增壓,也可以采用四氣門。對機械增壓的3.8L、兩氣門V6發(fā)動機跟非增壓的4.0L四氣門V8汽油機進行的比較表明,機械增壓的汽車具有較好的功率和扭矩,而且總體成本也比非增壓的四氣門汽油機汽車低。這是因為四氣門汽油機較為復雜,相關的工具費用也較高。 機械增壓在汽油機的應用前景 前城市柴油公交車有別于一般柴油客車或貨車,因為其平均車速低,基本上不會或很少達到最高車速,加上怠速時間長,起步、加速、減速頻繁,發(fā)動機工況不斷地交替變換,所以也適合采用機械增壓。由于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的性能特點在許多方面是互補的,近年來在歐美國家的一些高檔轎車和大功率的柴油車上,正在進行將這兩種增壓器裝在同一輛車上的試驗。[1] 返回目錄↑6、優(yōu)點與不足
機械增壓的優(yōu)勢: 相對于渦輪增壓技術,機械增壓完全解決了油門響應滯后,渦輪遲滯和動力輸出突然現(xiàn)象,達到瞬時油門響應,動力隨轉速線性輸出,增加駕駛性能能效果。此外,在低速高扭、瞬間加速,機械增壓技術都優(yōu)于渦輪增壓技術。 機械增壓技術不需跟發(fā)動機的潤滑系統(tǒng)連接,不需要冷卻,免維護,工作可靠,而且壽命長。在這里機械增壓是有些優(yōu)勢勝于渦輪增壓,但它們各有所長,機械增壓比渦輪增壓也有不足之處。 機械增壓的不足:1、加速效果不是很明顯,與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 2、會損失發(fā)動機部分動能,機械增壓靠皮帶帶動,歸根到底驅動力還是引擎。 3、高轉速時會產生大量的摩擦,影響到轉速的提高,噪音大。 4、養(yǎng)護成本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