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標車返回目錄↑1、基本簡介![]() 黃標車是高污染排放車輛的簡稱,是連國Ⅰ排放標準都未達到的汽油車,或排放達不到國Ⅲ的柴油車,因其貼的是黃色環保標志,因此稱為黃標車。一輛取得黃色環保標志的老舊車輛,其污染物的排放量相當于新車的5至10倍。[1] 粗略的區分就是,國產車基本在1996年以前出廠的車輛,進口車在1998年以前出廠的車輛屬于黃標車,但是這些車輛有一部分可以改裝,另外的則不能。 還有的消費者認為“化油器車”就是“黃標車”。其實不然,綠標車主要是電噴型車輛、化油器加裝三元催化器的車輛,所以化油器車也不是絕對的“不環保”。主要看這些車輛是否加裝三元催化器。綠標車是指尾氣排放達到歐洲1號或2號標準的車輛,由環保部門發給綠色環保標志。 歐1和歐2排放標準的技術原理是一樣的。要求車輛采用閉環控制系統加三元凈化裝置,只有采用這樣的控制,車輛才能達到歐1以上的標準。歐2標準要求控制系統的精度更高,凈化器的性能更好。到為止,閉環控制加三元催化器是世界各國實行尾氣排放控制的有效方法。 返回目錄↑2、治理措施![]() 北京市約有黃標車近50萬輛,其中19座以下的車輛約30萬輛。城八區約13萬輛,占城八區機動車保有量的13.5%。從2008年9月1日開始,北京將對黃標車限行。 自1998年以來,北京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了《北京市環境污染防治目標和對策》,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加強對在用車尾氣排放的管理,采取了白天巡查和夜間路查等措施,每年查處超標車輛十幾萬輛次。 1999年起,北京開始執行機動車國I排放標準,在此之前購買的車輛基本都屬于黃標車范疇,其平均車齡都在13年左右,以京A、京E號段的車輛居多。 從2003年起,北京禁止黃標車進入二環。 2009年1月北京出臺黃標車鼓勵淘汰政策以來,全市上半年已經淘汰、治理黃標車82503輛,其中淘汰78129輛,自行選擇治理并已經檢查合格換發綠標的4374輛。其中,40639輛黃標車車主已經在各區縣窗口領取了淘汰補助。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介紹,進入2009年6月以來,黃標車淘汰明顯提速。6月份淘汰23129輛,為5月份淘汰數量的2.5倍,是1至5月月均淘汰的3.2倍。窗口辦理補助手續數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6月份日均辦理高達504輛,最高一天達到了791輛。其中,正常參檢的黃標車參與淘汰、治理占到了淘汰、治理總量的85%,而在淘汰車型上,各種貨車和微型客車仍為淘汰主體。[2] 返回目錄↑3、全國淘汰![]() 《計劃》提出,要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采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