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zs084853352013-06-07 00:00
比如下坡掛空擋,到坡底該看什么掛檔,這個車速和轉速的事我一直很糾結,希望高手可以幫幫忙。先謝謝了。還有如果從省油角度說,這個車速和轉速又應怎樣?
扭力*轉速*n=功率 n為一個常數。功率,用來描述發動機做功的多少。如果功率越大,就證明發動機在單位時間內做功能力越強,那么能給汽車提供的動能也越大。汽車自然也就跑得更快了。扭力是用來描述發動機曲軸轉動的力度。打個比方就好像我們用扳手擰螺絲,如果我們對扳手用力越大,那么螺絲受到的扭力也就越大,反之受到的扭力就越小。所以扭力是用來描述一個旋轉軸的轉動力矩的。我們從扭力的單位(牛*米)也可以很容易理解出它的意義。所謂XX牛米的扭力,就是相當于給一個長度為1米的扳手施加XX牛的力去擰螺絲,此時螺絲就是受到了XX牛米的扭力開始轉動。這就意味著,扭力越大,給汽車提供的牽引力就越大,根據牛頓定律就很容易得出,發動機扭力越大汽車加速越快,而且拖拽能力也越強。 轉速,我們平常描述它的單位是XX轉/分鐘。意思就是每分鐘曲軸轉XX圈。所以在檔位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轉速提高,汽車速度也就隨之提高了。 了解了扭力和轉速以后,我們再通過上式來分析扭力,轉速,功率三者的相互關系吧。從上式可以看出功率是扭力和轉速的乘積。而發動機的功率是由能量決定的。在相同發動機條件下汽缸內燃燒的汽油放出的能量越多,那么功率也就越大。所以說大排量的發動機功率都很大,因為發動機排量越大,吸入汽缸的汽油和空氣就越多,那么燃燒釋放出來的能量也就越大了。所以一臺發動機的功率取決于排量的大小和發動機把燃燒產生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的能力的大小。從上式可以分析出,在功率一定的情況下,扭力越大轉速就越低;扭力越小轉速就越高。有了這個特性,我們就可以根據汽車的用途來調校汽車發動機了。 如果我需要這臺汽車跑得快,那么我就可以在設計調校的時候讓發動機的額定轉速提高,但此時扭力就會下降,所以加速能力也會減弱。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貨車發動機的轉速那么低(3000轉/分鐘左右)轎車的轉速那么高(6000轉/分鐘左右)的原因了吧。而即便同是轎車,根據用戶的需求,其扭力和轉速調校也有不同。大家都知道,美國車起步加速很有勁,可速度超過120KM/H再加速就有點困難了。但相同排量的歐洲車或者日本車,起步可能疲軟一點,但到了100KM/H甚至150KM/H的速度還能感覺到車速在加快。所以很明顯,美國車的發動機偏向于低轉速,大扭力,因為美國車車身大,重量也大,必須要有很強的扭力才能牽引汽車靈活的運動;而日本車,本身車體小巧,所以可以使用高轉速發動機,讓汽車加速的時間能持續更長跑得更快。更深一點了解的話,不同的發動機在不同的轉速情況下,扭力也是不一樣的,這也跟發動機調校有關。如果這臺車注重頭段加速,那么在調校發動機的時候就要試圖讓扭力在低轉速時就開始爆發;如果要注重尾段加速,那么就要試圖讓扭力在高轉速的時候爆發。總之發動機的調校轉速,扭力的選擇配合,都是根據汽車的用途和針對的客戶群體來制定的。所以在選購汽車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用途來比較不同品牌的發動機參數。如果經常在城市開車,起步停車很頻繁的話,那就需要發動機在低轉速時扭力強勁;如果經常駕車走高速,那就應當選擇高轉速發動機,讓車在高轉速的時候更有勁。
回答者:a22687742016-06-07 00:00
不同檔位的換擋汽車轉速不一樣以1.6排量為例,,1檔1500轉換2檔,2檔2000轉換3檔,后面都是2000轉換擋,就是比較經濟的。。車速保持在80到100碼之間也是比較經濟的。
提問者:汴梁古雄2014-02-13
感覺速度和聽發動機聲音,每次換擋看轉速,路上多危險。
提問者:535fodyzpt2016-12-02
1檔換2檔時,記住1800轉左右。 后面2200左右換擋合適。 離合千萬不要舍不得放。 油門稍微踩深點` 三厘米左右。 你會發現,“可肉啦”一點也不肉! 花冠不是高轉機。 沒必要那么高轉速才換檔。 而且對車也不好
提問者:zheng3272013-04-25
我的就是伊蘭特1.6手動擋,2010款以后的伊蘭特用的發動機比原來第一批出伊蘭特的時候的小了,同樣的性能,耗油也小了,1-3檔,轉速達到2000轉,速度分別為20KM/H、30KM/H就可以(一檔是起步,速度當然是0km
提問者:xmjfmf2013-11-20
網友提問: 專家您請問手擋車平行車健康轉速少轉 提問間:2013-2-28 12:32專家復: 于您說問題換擋轉速決定車輛駕駛平順性換擋機則能導致拖擋、頓挫、闖車等問題般說換擋轉速及速使用說明書都說明使用角度說換擋轉速般
提問者:2014-08-12
307是高轉速發動機 以前我也是2000就換 冷車時候頓挫感很明顯, 現在一般是2500~2600左右換 頓挫感好了很多 但是有時還是會有
提問者:zhuhai20050925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