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y5733947612016-02-11 00:00
樓蘭(海外)怎么樣專家點評
只有遺址了。。。 根據衛(wèi)星遙感提供的信息,本文提出了樓蘭古城消失的最新見解--堰塞湖形成,阻塞了水源,造成下游干涸。此說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黃沙埋沒的古城 樓蘭古城位于新疆孔雀河下游、羅布泊西北角,地理坐標為東經89°53′20〃、北緯40°30′50〃。古時的樓蘭曾經是沙漠中的綠洲,樹木參天,水草豐盛,居民以漁牧為生,是屯田的場所,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為東西方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可是在公元330年以后,樓蘭突然消失了。此后的歷史文獻描述的都是一片荒涼景象。在黃沙中沉睡了1600多年以后,1900年3月,樓蘭古城遺址被發(fā)現,樓蘭問題的研究從此引起中外社會各界極大興趣。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樓蘭的消亡原因進行解釋。 有代表性的觀點概括起來有四種,即戰(zhàn)爭、氣候、河道變遷和人文活動。“戰(zhàn)爭觀點說”認為,樓蘭在經歷了殘酷的戰(zhàn)爭后被焚毀;“氣候觀點說”認為,第四紀以來塔里木盆地氣候趨于干旱,氣候的變化導致環(huán)境改變,日益嚴重的沙漠化使得河湖干涸、草木不生,曾經以漁牧為主、繁榮一時的古城不得不被遺棄;“河道變遷說”認為,樓蘭古城位于古孔雀河下游,河流改道經常發(fā)生,對于逐水草而居的古人來說,沒水便不適合生存,最后只好放棄;“人文活動說”認為,人類不合理的引水造成下游河流改道、枯竭,過度放牧造成荒漠化,最后自食其果。然而,樓蘭消亡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遙感提供的信息 20世紀后期,日趨成熟的遙感技術為考古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手段。首先,要研究樓蘭古城消失問題,必須考慮宏觀地理要素,而遙感具有的宏觀性特點恰好能滿足這種需要。遙感衛(wèi)星可以從數百公里以外的高空觀察地球,具有高度的宏觀概括能力,它擴大了人類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常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沒有地圖或圖像做參考,即使站在干涸的湖盆上,也不一定能認識到那里曾是湖底,更不清楚湖的形狀、規(guī)模,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遙感揭示的是客觀事實,記錄的是成像時的自然景觀,具有客觀性。另外,遙感技術還可以提供人們自身無法感知的信息。比如除可見光外,遙感儀器還可以記錄紫外、紅外和微波等譜段信息,擴大了人們的感知范圍。 從美國陸地衛(wèi)星獲取的衛(wèi)星遙感圖像(ETM)上可以看到,樓蘭北鄰庫魯克塔格山脈,東接羅布泊,向西穿過庫魯克沙漠后是更加廣闊的塔里木沙漠,往南越過庫姆塔格沙漠后是阿爾金山,總體上處在南北兩側高山所夾的盆地中。東部具有耳狀圖案的羅布泊目前已經干涸,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耳狀圖案記錄著羅布泊湖水變化的歷史。 當然耳狀圖案只代表羅布泊某一特定階段的湖水變化范圍,在其整個發(fā)展演化歷史過程中,湖水范圍有時可能更大,最大水位應該接近古孔雀河入湖口。區(qū)內重要的河流有三條:超出圖幅范圍向西很遠的塔里木河,從庫魯克塔格山前經過的當今孔雀河,南部的車爾臣河,三大河流最終均匯入羅布泊。沙漠上到處點綴著幾米到數十米高的土丘,與縱橫交錯的溝谷一道構成了典型的雅丹地貌。這就是樓蘭地區(qū)當今的地理環(huán)境。 庫魯克沙漠上由西向東分布的河流已經干涸,只剩下記載著歷史的古河道,其中樓蘭所在的古河道很可能是古孔雀河主河道。因為塔里木河在西部很遠處已轉向南流,溯源而上,該古河道與發(fā)源于博斯騰湖的當今孔雀河同源。古孔雀河穿城而過,由西向東流入羅布泊,在入湖口處還可以見到三角洲。 古孔雀河主河道上游有兩處堰塞湖,第一個湖位于古城上游約8.5公里處,長5公里,寬0.8公里。第二個湖位于古城上游約20公里處,長大于100公里,寬4~5公里。推斷第一個湖形成時間較早,因為如果第二個湖先形成,那么第一個湖則沒有水源。在衛(wèi)星遙感圖像上堰塞湖呈紫紅色,河道至此明顯變寬,并且有由于湖水溢出形成支流的圖案。 堰塞湖的成因很可能是由于滑坡形成的。因為樓蘭處于斷陷盆地,南北兩側山體的隆起和中間區(qū)域的相對凹陷,必然產生差異運動,為滑坡提供動力來源。根據地形地貌特點推斷,滑坡很可能是大規(guī)模的,即伴隨著山體隆起,坡前臺地產生滑動導致河道堵塞。 消亡原因分析 從遙感圖像揭示的地理環(huán)境可知,古孔雀河是樓蘭古城惟一淡水源。其樓蘭古城東部雖有浩瀚的羅布泊,但卻無法飲用,就像身處大海,四周是水而無水喝一樣。同樣,地下水也可能因為含鹽度太高而不適合飲用,何況就算能用,也無法滿足一個城市的供水以及農田灌溉的需要。即使在技術發(fā)達的當今世界,也很難想像一個城市僅靠地下水維持生存。水是生命之本,無水便意味著死亡,因此古孔雀河是樓蘭的生命河、母親河。 可以設想,當第一個堰塞湖形成時,由于地點較近、規(guī)模較小,溢出的支流還可以維持古城的供水,對環(huán)境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已經導致了古城的水源危機。而當上游第二個堰塞湖形成后,大部分河水被攔截,溢出的支流向四周發(fā)散,一部分蒸發(fā),一部分滲入地下,一部分改道從南北匯入羅布泊,使堰塞湖下游大片地區(qū)斷水,從而導致植被枯死、環(huán)境惡化,人們不得不棄城而去,尋找新的家園。曾經生機盎然的古城在風吹四起的黃沙中黯然消失。這或許就是歷史真實的一幕,或許只是一種假設。但是無論如何,曾經碧波蕩漾的羅布泊干涸了是事實,曾經河網密布的綠洲被雅丹地貌取代了是事實。總之,應是環(huán)境的惡化給樓蘭帶來了災難性的命運。這樣的歷史還會在別處上演嗎? (作者:孫永軍)
回答者:58車2016-02-13 00:00
自公元前二世紀見載于歷史典籍的樓蘭,到公元四世紀已淪為沙漠。 公元399 年,東晉高僧法顯去印度求法,路經樓蘭,這里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目為標識耳”。 一個具有數
提問者:cool_steven2014-09-01
斯文·赫定 當一個考察者從久已過去的時代里,發(fā)現關于人類文明明確的遺跡和遺物時,那瞬間他所感到的歡悅是難以用文字來形容的。這樣的歡悅我曾經得到過:那是在1900年3月28日,我有這樣的榮幸,發(fā)現了中國古代的屯戍
提問者:分開才AI2013-08-22
自公元前二世紀見載于歷史典籍的樓蘭,到公元四世紀已淪為沙漠。 公元399 年,東晉高僧法顯去印度求法,路經樓蘭,這里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目為標識耳”。 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王
提問者:2014-09-02
東風日產樓蘭作為一款SUV車型,在外形、動力以及操控上都可圈可點,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盡管如此,外形上與同級車相較雖然掙足了眼球,但較高的定價使其 直接與奧迪以及漢蘭達這種SUV市場中的“老將”對面匹敵,首先在品牌口碑上
提問者:WY63257282013-09-30
自公元前二世紀見載于歷史典籍的樓蘭,到公元四世紀已淪為沙漠。 公元399 年,東晉高僧法顯去印度求法,路經樓蘭,這里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目為標識耳”。 一個具
提問者:y654g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