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yangyougao54122013-03-16 00:00
該怎么傳動。
傳統分時四驅的分動箱 最早的四驅技術,是基于提高車輛的通過性開發的,我們把它稱作越野四驅。這類車型的鼻祖威利斯吉普,就是二戰美軍為了加強前線步兵和指揮官作戰的機動性開發出來的。它采用的分動箱是最基本的分時四驅分動箱,是一種純機械的裝置。這種結構的分動箱,在掛上4驅模式的時候,前后軸是剛性連接的,可以實現前后動力50∶50的分配,對于提高車輛的通過性非常有利。另外由于它的純機械結構,可靠性很高,這對于經常在缺少救援的荒野行駛的車型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到現在,仍然有大量的硬派越野車采用這種分動箱,就是基于它這個特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種分動箱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在此類車型的分動箱擋把上,我們會看到2H、4H、N、和4L的切換擋位。當掛2H時,此類車型就是一臺后驅車,發動機的動力經過變速箱以后,通過一根傳動軸直接連接到后軸上。而分動箱的作用,就是在變速箱上,再引出一根輸出端,并通過靜音鏈條,將動力傳遞到前軸的輸出軸。當然,這并不是直接連接的,否則就無法切換4驅和2驅了。事實上,它是通過兩組齒輪實現分離和連接的,它的結構和原理類似于變速箱的一軸和二軸。切換時,扳動分動箱的擋把,通過撥叉將動力與前傳動軸接通和斷開。與現在主流的帶同步器的變速箱不同,這個部位的切換是沒有同步器的,它需要轉速與輪速的完全匹配。這就是這種分動箱的基本原理。 但實際情況并不會這么簡單,為了提高通過性能,這類分動箱還會有一個加力擋,也就是擋把上的4L模式。在變速箱上,有一個齒比更大的齒輪,當掛上這個齒輪時,能提供比日常駕駛高很多的主傳動比。我們發現,當我們需要掛4L時,必須經過一個N擋,此時變速箱會將動力與每個傳動軸分開,而掛上4L時,將接通這個齒比更大的齒輪。這個切換的過程,也是沒有同步器的。 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們再來看看此類分動箱各個模式的操作特性。熟悉傳統越野車的車友都知道,這種分動箱,在2H和4H之間切換時,不需要停車,一般可以在80公里/小時的時速下自由切換。而切換到2L時,則必須停車切換,否則根本掛不進去,這是為什么呢? 無論是2H模式還是4H模式,動力一直是與后軸接通的,后輪的輪速與發動機轉速完全匹配。而此時只要車輪沒有打滑,前輪與后輪的輪速是一樣的,因此在2H與4H之間切換時,發動機轉速與前輸出軸的轉速是匹配的,即使沒有同步器,也完全可以進行切換。因此在2H模式和4H模式間切換,完全可以在行車中進行,不需要停車切換。但到了4L模式的轉換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從4H切換到4L模式,需要先將分動箱切換為N擋,此時發動機動力與每個車輪都斷開,發動機轉為怠速工況。此時如果掛4L,車輪的輪速與發動機的轉速會很難匹配,相當于一臺不帶同步器的車行駛過程中想掛一擋,這顯然是很難的。 這種分動箱前后軸之間是沒有差速器的,因此在附著力高的公路上駕駛只能掛2H,4驅模式僅僅是在沙石路面以及OFF-ROAD路段為提高通過性而設計。因此采用這種分動箱的四驅車一般都是硬派越野車,它在OFF-ROAD路段很厲害,但在公路上則表現平平。 早期的分時四驅,是完全靠手動切換的,發展到后來,出現了電動切換的分時四驅,它的基本原理與手動切換的分時四驅是一樣的,只不過所有的切換是通過電機來完成罷了。 全時四驅分動箱 隨著四驅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不能僅僅滿足于只能越野的四驅車。在公路上,采用四驅技術的車輛能提供更好的驅動力和操控性能,因此全時四驅誕生了。 硬軸連接的四驅車不能實現公路四驅駕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無法在公路上高速轉彎。因為在轉彎的時候,每個車輪所壓過的弧線長度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每個車輪的轉速都不能一樣。事實上,前輪的轉速是會高于后輪的,如果剛性地把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分配給前后車輪的話,那么前后車輪的轉速就必須保持一致,這個矛盾將導致前后車輪在轉向的時候發生轉向干涉。這在附著力低的沙石路面可以通過輪胎與地面的滑動摩擦解決,而在干燥路面則會產生一個制動力,讓車不能前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轉向制動。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工程師在分動器中加入了一個差速器,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中央差速器。這個差速器是開放式差速器,結構與前后軸的差速器一樣,變速箱的輸出軸通過行星齒輪組將動力分配給前后軸。根據開放式差速器的原理,它可以調整轉速差。這樣的結構是不是就算是全時四驅了呢?早期全時四驅的雛形確實是這樣的,但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四驅系統對于提高通過性來說毫無意義。我們知道,開放式差速器的功能是把發動機動力分配給受阻力小的車輪,如果一臺車上使用了三個開放式差速器(前后軸各還有一個差速器)來調節轉速差的話,那么如果有一個車輪受阻力最小,動力就會100%地傳遞給這個車輪。顯然這種四驅是毫無意義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工程師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 一種是差動限制器。我們已經知道,開放式差速器會將動力傳遞給受阻力較小的車輪,那如果我們給這輛車人為施加一個阻力,動力自然就能傳遞給沒有打滑(仍然有抓地力)的車輪了。它的基本結構是一種類似于離合器的裝置,只不過它有很多組,我們把它稱作多片離合器式差動限制器。在差速器殼體和兩個輸出軸各有一組鋼片,它們相互交錯,正常情況下互相之間是分離的。如果此時前輪打滑,它會將與前軸的離合器片壓合,從而將動力更多地傳遞給后輪,后輪打滑的道理是一樣的。這種差動限制器的種類有很多,有通過硅油實現的機械式(關于硅油的原理后文會詳述),也有通過電子控制離合器開合的電子式。在比較高檔的車型上,它的差動限制器不僅解決車輪打滑的問題,還能起到主動分配動力的作用,甚至可以實現讓動力從0-100%之間在前后軸自由分配。 另一種則是中央差速鎖。它實際上相當于在需要提高通過性的時候,可以將前后軸實現硬軸連接,動力按照50∶50分配給前后軸。它的基本結構是,在前后軸之間裝有摩擦鋼片,當前輪或者后輪打滑時,機械裝置會通過電磁閥的控制將二者咬合實現50∶50的固定動力分配。還有一種全時四驅的分動器結構,那就是著名的奧迪QUATTRO。它主要是通過蝸桿行星齒輪來實現的,結構很復雜,這里就不再詳述了。它這種結構能解決轉速差的問題,起到開放式差速器的作用,同時又能自動將動力分配給受阻力最大的問題,起到差動限制器的作用。它可以實現動力25%—75%之間的自由分配,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它核心的托森差速器來實現的,更為神奇的是,這個托森差速器沒有用到任何電磁裝置,是純機械式的。無論多先進的電子設備都有響應滯后的問題,因此與其他廠家的技術相比,純機械的QUATTRO在響應速度方面是無人能及的。當然它也有弊端—結構復雜、造價高、動力傳遞損失大是它無法跨越的硬傷。 與全時四驅匹配的還有電子差速制動,主要是用來調整左右車輪的轉速差的,相當于前差速鎖和后差速鎖。與差動限制器相比,它的能量損耗較大,一般不用來實現前后車輪的動力分配。 適時四驅的分動箱 在此之后,有些廠家的工程師們發現,并不是所有路況都需要四驅系統的,例如在正常公路巡航駕駛的時候,只通過兩輪驅動就完全能滿足所有的駕駛需求了。此時如果仍采用全時四驅,既不經濟,也沒有必要。因此,在多數情況下只是兩輪驅動,而在必要的時候自動變為四驅的適時四驅誕生了。 適時四驅也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以本田CR-V為代表的通過粘性連軸節實現;一種是以上一代的4-MATIC為代表的通過多片離合器實現。它們雖然都能達到正常時兩輪驅動,驅動輪打滑時自動接通四驅的效果,但結構和功能還是有區別的。 CR-V為代表的這類適時四驅分動箱結構最為簡單,它是基于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技術平臺,在兩驅方面,與之前的轎車平臺完全一樣。在此基礎上,工程師在變速箱上引出一根通往后軸的輸出軸,與后橋差速器之間,采用粘性連軸節連接。在這個連軸節里充滿了硅油,它的特點是溫度升高以后粘度也會迅速升高。在連軸節的輸出端和輸入端,都裝有一個葉片,就類似于液力變矩器的結構。當正常行駛前輪沒有打滑的時候,前后輪之間是沒有輪速差的,這個粘性連軸節里的兩根軸相互之間也就沒有轉速差。此時動力是不會傳遞給后軸的。當前輪打滑的時候,前輪的轉速將大于后輪,此時粘性連軸節里的輸入端轉速會超過輸出端,就如同液力變矩器一般,能夠將動力傳遞給后軸。不僅如此,由于轉速差能導致硅油升溫而變粘稠,從而進一步增加對動力的傳遞,驅動后輪。通過這個結構我們會發現,它的響應速度是比較慢的,而且動力傳遞也很有限,很難將50%的動力分配給后軸。但它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對于以城市道路駕駛的SUV來說,基本能滿足其需求。 上一代4-MATIC為代表的適時四驅分動箱,結構比粘性連軸節的適時四驅要復雜一些,與前面所說的中央差速鎖有些類似,它是通過電磁離合器來實現四驅接通的。它同樣是基于兩驅平臺開發出來的四驅系統,在變速箱的一端通過盆型齒輪引出一根傳動軸將動力傳遞給前輪,之間靠多片離合器連接。它的接通與斷開的原理與之前說的中央差速鎖的原理類似,這里就不贅述了。它的好處是結構比全時四驅簡單,響應速度和動力分配比粘性連軸節要好。 隨著結構的四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在有些車型已經可以實現動力的自由分配了,很多的官方宣傳把這種四驅也稱作全時四驅,事實上是不準確的。與具備中央差速鎖的真正全時四驅相比,這種靠多片離合器實現動力分配的所謂全時四驅,最多只能將動力的50%分配給從動輪,而且在轉彎時的動力分配等方面,都無法達到真正全時四驅的水平。從本質上說,這類四驅仍然只能稱作適時四驅,例如大眾的4-Motion…… 超選四驅分動箱 這個稱呼是三菱的,一直以來也被看做是三菱的看家技術。 從分動箱的擋把看,它更像是傳統的分時四驅系統,所不同的是,它是具備中央差速器的。當掛上4H的時候,不僅能在沙石路面上高速行駛,也能在普通公路上實現公路四驅的功能。而它提供的4HLC和4LLC選項,則是鎖上了中央差速鎖的四驅模式,在這個時候,它與分時四驅的4H和4L的功能是一樣的。 之所以三菱稱之為超選,實際上是因為它比所有的四驅系統可選擇的范圍都要多。一般的全時四驅車,只能選擇四驅行駛,在不需要四驅的時候,這樣的方式顯然不經濟;而適時四驅雖然可以實現兩驅,但在四驅的時候無法達到真正的全時四驅的性能;分時四驅就不用說了,它完全不能實現公路四驅駕駛。而所有這些,超選四驅都能選擇—想經濟性好,就掛上2H,想公路全時四驅就掛上4H,想達到與傳統分時四驅一樣的通過性,就掛上4HLC或者4LLC。
回答者:sseeeitd102016-03-16 00:00
SUV的懸架是比較多樣的。如陸虎的發現三采用的是四輪獨立空氣懸掛,有的日本車采用液壓懸掛。而且大多數的SUV不具有完全意義上的越野能力,只是能夠'跑壞路' SUV是“Sports Utility Vehicl
提問者:beagooddoctor2013-10-29
論配置,福特翼博1.0T的配置最全面,最豐富,價格也是最低的一款,相對來說就后輪鼓剎以及全塑料內飾欠點厚道,其他還是值得肯定的。昂科拉的主被動安全配置上比勁炫略好。 論價格,很明顯,翼博的最低,勁炫次之,昂科拉最貴,最
提問者:go2NannAN2013-11-01
排黑煙 故障現象: 汽車行駛中,發動機排氣管冒黑煙,排氣管(消聲器)有異常響聲。 故障原因: 混合氣過濃,即缸內混合氣過量空氣系數過小,燃燒不完全,部分燃油在高溫下分解成游離碳從排氣管排出,而形成黑煙。 點火
提問者:slyl4862013-03-14
只能換避震器了。。。。。。最好在上面裝個頂吧。。以做穩定只用。。。只是覺得一個城市SUV底盤升那么高干嘛?如果爬山涉水還不如帕杰羅一步到位呢,,,帕杰羅可是越野界的傳奇。。
提問者:emoeic2013-03-31
底盤升高的實際意義并不大。歐藍德不是硬派越野車,無法應付高強度的越野。 如果樓主常常走爛路,需要底盤高一些的話,最近我發現一套專門為歐藍德開發的底盤升高套件。 價格大約是3800左右,樓主可以去淘寶等網站查一
提問者:CZ玫瑰人生201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