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nmbtlwr2013-06-05 00:00
急求和can總線 汽車 相關的英文文獻,和譯文,畢業設計用。中文譯文3000字左右。我的郵箱是 mengfansheng00@163.com 多謝了。
“認識汽車學英文”是介紹汽車專有名詞英文上的一些專業用語.網友們可以籍由這些簡單的介紹,輕松的學會英文,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專有名詞英語怎么念吧! 頭燈 Head Light。根本就是直譯,就是把“頭”和“燈”二個名詞湊在一起,前面的名詞當作形容詞,簡單明了,學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水箱護罩 Grille。這個字也很好記,不過拼法千萬要正確,最后的那個"e″千萬別忘了,否則就變成了“燒烤”的意思了!如果要講“鍍鉻水箱護罩”,那就是Chrome Grille。 霧燈 Fog Light。和頭燈一樣,就是把霧(Fog)和燈(Light)湊在一起就行了,英文里這類的用法非常多,像是紅綠燈就是Traffic Light。車流就是Traffic Flow。您可千萬別問我“碗公霧燈”怎么說,英文里恐怕是沒有“碗公”這個字的,如果一定要說,合理的說法可能是Over-Sized Fog Light-尺碼超大的霧燈! 保險桿 Bumper。這個字是從Bump-凸起加上"er″字尾所演化而來的,因為保險桿就是車頭、車尾的凸出物,裝設保險桿的目的就是用來抵擋輕微的碰撞、以保護車身的。如果把Bump加"y″變成Bumpy,那意思就變成了“顛簸”,It is indeed a bumpy road-這條路真是夠顛簸的! 進氣口 Air Intake。從前,引擎的進氣口大多設置于水箱護罩,因為以前的汽車不太講究空氣力學,因此車子方方正正的,車頭也高、水箱護罩也大,再加上以前都是后輪驅動車,引擎直列擺設,散熱風扇由曲軸直接帶動,正對著水箱護罩、直接吸進空氣散熱效果最好。 現代化的汽車講究低風阻、低油耗,因此車頭要低伸、車身要楔型、要流線,如此一來車頭迎風面積就變得很小,難以設計直立式的水箱護罩,再加上講求車室空間利用率,因此前輪驅動車大行其道,前驅車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引擎經常橫置,因此曲軸變成面對左右葉子板,也無法帶動風扇直接從車頭吸氣和散熱。因此,現代化的車子多半將進氣口設置于保險桿上,至于引擎散熱的問題就交給轉速極高的電動風扇。 方向燈 Indicator。嚇一跳吧,英文里竟然沒有半個Light的字眼出現。Indicate是動詞,意思是“指示”,把字尾改成"or″,意思就是“顯示器”,指示車子是要左轉、右轉的“顯示器”就是中文里的“方向燈”。 擋風玻璃 Windshield。這也是二個字所組合成的,但它已經進化成一個獨立的字了,Wind是“風”、Shield是“遮蔽”、“阻擋”的意思,Windshield就是擋風玻璃,和方向燈一樣,英文里也沒有玻璃的字眼出現。 雨刷 Wiper。Wipe是動詞,意思就是“擦”、“拭”、“抹”,英文里,"er″字尾的,通常就是由動詞變成的名詞,因此Wiper也就成了"抹去雨水″的“雨刷”! 引擎蓋 Hood是美式英語的說法,如果您買的是歐洲車,那您在車主手冊里所找到的“引擎蓋”就會是Bonnet。 引擎室 Engine Bay。Bay原本的意思是“海灣”、或是“三面環抱的地形”,用來放置引擎的地方,大概也是因為被左右二片葉子板和后方的防火墻所三面環抱,所以叫做Engine Bay吧! 車頂 Roof。和形容房子的屋頂一模一樣。 乘客室 要說“Cabin-客艙”也行、要說“Passenger Room-乘客室”亦無不可。 天窗 Sun Roof也可、Moon Roof也可。一般均以Sun Roof來稱呼較多。Moon Roof則是專指“玻璃天窗”,提醒讀友們,要買天窗,一定要買玻璃天窗,實用性才高,特別是陰雨天,多透一些光線進來,心情會好得多! 氣壩 Air Dam。氣壩就是前擾流,將前保險桿往下方擴大,形成一個阻擋氣流的氣壩,如此可以盡量讓進入車底減少,避免車底氣流過多、造成上揚力、造成后輪抓地力減弱。 側裙 Side Skirt。功效也是等同于氣壩,用來減少車體二側的氣流進入車底。 擾流翼 Spoiler。Spoil是動詞,它的原意是“破壞”、“寵壞”。A Spoiled Child意思就是“被寵壞的孩子”,講到這里,順便提一個有趣的瞎掰。有人說“保時捷-PORSCHE”是什么意思呢?PORSCHE就是“Proof Of Rich Spoiled Child Have Everything-有錢又被寵壞的孩子什么都有之最佳明證”! Spoil加"er″又變成名詞,就變成了“破壞者”,破壞什么呢?破壞原本氣流流動的方向,車尾的擾流翼可以把原本要往下流的氣流阻擋住,讓它對車尾形成下壓力,如此一來,高速行駛的時候,后輪的抓地力就會增大許多,過彎的車體控制就會更順暢。 行李廂 又是一個美國人與歐洲人說法不同的地方,美國人說Trunk、歐洲人說Boot。有趣的是Trunk的另一個意思是旅行時所用的“行李箱”,而Boot的另一個意思則是“靴子”。 尾燈 Tail Light。又是一個把二個名詞湊在一起的例子。 倒車雷達 PDC。Parking Distance Control的縮寫,其實汽車有愈來愈多的電子配備功能相同,但各家賦予的名字或縮寫卻不盡相同。通常,最后能通行的說法,如果不是最早推出的、就是最成功、最能讓消費者感到印象深刻的。 引擎轉速表 儀表 Instrument。凡是速度表、引擎轉速表、機油壓力表、冷卻水溫表等等的,都叫做儀表,在英文里英文都統稱為Instrument。 儀表板 Instrument Panel。把多種儀表放置在一起、方便信息的取讀,這個許多儀表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儀表板-InstrumentPanel。 引擎轉速表 Tachometer。對真正開車的行家來說,引擎轉速表(Tachometer)才是更重要的儀表。因為速度表所顯示的,只是車子對地面相對運動的速度,車況如何并無法顯示。可是引擎轉速表就不同了,了解引擎的扭力曲線、明白引擎在多少轉數時有多少動力輸出,才能藉由掌握適時的換檔時機、來獲得所需要的動力銜接。 速度表 速度表 Speedometer。對一般的駕駛人而言,速度表是車上最重要的儀表,沒了它,行車超速了也不知道,收到罰單會捶胸頓足! 冷卻水溫表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Gauge。一般都省略Cooling一字而直接稱Water Temperature Gauge。Gauge也是"表″的意思,和Meter一樣。 講究開車的人、喜歡自己動手做一點DIY保養車子的人,買車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擎冷卻水溫一定要有溫度指示表,千萬不要買那種只有“冷卻水溫度過高警示燈”的車子,因為那種警示燈亮起來的時候,引擎就已經過熱了,您除了靠邊停車、打電話求救之外,大概也沒什么可以做的了!因此,那種警示燈實在是功效不大,只能提醒您不要再繼續開車、免得搞到引擎縮缸、"代志大條″而已。而水溫指示表就不一樣了,您可以看到指針的移動、溫度的變化,讀過車主手冊、開過一陣子,您就知道從冷車到熱車、從市區停停走走、到高速巡航、到重拖爬坡,這部車子的水溫該是如何,從而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引擎運轉正常的“標準水溫模式”,當觀察到水溫變化超出標準模式時,那就是車子在發出"我有些地方不對了″的訊號,可以提醒您及早進廠檢修,避免當機在街上、也可以幫您省掉原本可能不需要的大筆修理費! 機油壓力表 Oil Pressure Gauge。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儀表,引擎能否正常運轉,機油是第一道防線,因為機油除了負責引擎各零組件的潤滑外,直接第一時間地將引擎因燃燒、摩擦而產生的熱量帶走。所謂的機油壓力,乃是表示機油從油底殼被機油幫浦抽起來之后、送往汽缸頭的壓力。機油壓力偏低或過高,都可能表示流動機油的量不夠,那就會導致潤滑與散熱不良,引擎早晚要出問題,因此,有機油壓力表,可以更進一步地幫助車主了解車況。 機油溫度表 Oil Temperature Gauge。更講究的車子,還會裝上機油溫度表,像是冷卻工作非常仰賴機油的性能跑車:保時捷911,就備有機油溫度表,這對于判斷車況也有幫助。 渦輪增壓壓力計 Turbo Boost Pressure Gauge。理論上,渦輪增壓當然壓力愈大、愈能增加引擎的馬力/扭力輸出,但受限于引擎材質和設計、以及增壓所產生的額外熱量散熱問題,每一輛渦輪增壓車都有其增壓限制,這時候,如果車上有個壓力計,也可以幫助駕駛人了解渦輪增壓器作用的狀況。 油量計 Fuel Gauge。這就是大家通稱的"油表″,用來顯示燃油的存量,從儀表的分類上來說,油量計屬于“液位顯示器”,因為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油箱里裝置一個浮筒,隨著燃油的減少、浮在燃油液面上的浮筒也會跟著下降、帶動油量計的指針顯示燃油存量。明白油量計的工作原理之后。您當可恍然大悟,為何有的"油表″前半段指針移動很慢、過了1/2之后就下降飛快,總之,很少"油表″指針的移動是線性的;那是因為浮筒只能顯示液位,然而油箱的形狀卻不是規則的四方形,為了配合后座椅下方、或是行李廂尾端的結構,油箱通常的形狀是上半部多少還能維持四方形,到了下半部,就不得不"萎縮″成三角狀,因此到了下半部,其實體積比起上半部幾乎小了有一半之多,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油表″指針過半之后會飛快下降了! 指示燈 Indicator。舉凡燈泡故障、車門沒關、電瓶異常、氣囊作動異常、煞車來令片過薄、噴油嘴骯臟等等的車況警示,都會以警示燈號的方式在儀表板上顯示,這些警示燈號統統都叫做Indicator,不過,Indicator在英文里的另一個通常用法就是“方向燈”,因此,為了區別起見,上述的各種警示燈號,也常用另一種說法:Warning Light來取代。 中控臺 Console。打開車門、一眼望去,車室內部通常最容易吸引目光注意的,就是所謂的中控臺:Console。這里是絕大部分車室環境的"控制中樞",像是冷暖空調、AV音響、GPS衛星導航、甚至撥打行動電話等功能,都在這里控制,可以說除了行車動作之外,幾乎車室之內其它功能的發揮,都可以由此處發號施令。 出風口 Vent。一般來說,中控臺最頂端、與儀表臺相接的地方,就是冷暖空調的出風口,英文叫做Vent。 恒溫空調 Climate Control。Clinamte的原意是“氣候”,可以控制車內的氣候,那不就是"恒溫空調"嗎? 冷氣 AirConditioner或AirConditioning,二種說法都可以。控制空氣(Air)的狀況(Condition),就是冷氣。 暖氣 Heater。在臺灣,暖氣不太重要,在歐美等溫帶國家,特別是天會下雪的地區,暖氣就十分要緊了,因為夏天沒冷氣還不見得會熱死人,要是下雪天沒暖氣,那就很難說了!Heater加溫的熱源通常是利用引擎的"廢熱",將冷卻水箱吸收引擎廢熱的功能移一部分到送風箱(Blower)之前,就可以得到暖氣了,因此暖氣必須等引擎暖了之后才會有,不像冷氣一般、壓縮機(Compressor)一作動、溫度就開始下降了
回答者:Tousiamoria2016-06-05 00:00
單單一個渦輪 1.2-2W可以搞定 不包括工時費!
提問者:The_L_劇終2013-06-12
不知道樓主說的是哪種發動機能否改裝,如果說元配車型發動機就是渦輪增壓版本的話,不能改裝,如果是在沒有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基礎上增加渦輪是可以的,不過效果肯定比不上元配發動機的渦輪性能
提問者:qiuyujun20042013-07-10
我是大連的,用過2個月了。節油有作用,但是沒有電動渦輪增壓器明顯(我以前安過渦輪增壓器)。三威迪棒,動力增強很明顯,我的越野車2.4排量,以前上四檔是60公里時速、現在是35~40公里時速。駕駛中,車有推背感。三威迪棒不
提問者:youfu14362013-04-09
DIY.TURDO.本產品通過電動推進空氣流量.增加發動機吸氣能力,提高發動機壓縮比率. 加快發動機燃燒效率,減少發動機廢氣污染的排放, 適合所有汽油發動機DIY改裝,可增加10-15% 馬力 電動 渦輪增壓器.
提問者:鍐板惂2013-03-02
首先我們來弄明白什么事渦輪增壓。渦輪增壓的英文名字為Turbo,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轎車尾部看到Turbo或者T 渦輪增壓器實際上類似于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
提問者:Le妃小司2013-03-02
“認識汽車學英文”是介紹汽車專有名詞英文上的一些專業用語.網友們可以籍由這些簡單的介紹,輕松的學會英文,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專有名詞英語怎么念吧! 頭燈 Head Light。根本就是直譯,就是把“頭”和“
提問者:jipin110201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