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xie8543222016-06-13 00:00
換機油注意三大要素,其中還有些細節注意事項,詳細如下: 一、何時該換機油 新車在一般駕駛情況下,如果用合成機油,基本上可以每1萬公里更換一次機油,有些甚至可以拖上2萬公里。汽車維修專業人士認為,“一般駕駛”指的是經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很少停停走走。但如果常在城市駕車,走到哪里都有紅綠燈,動不動就塞車,而且每一趟的路程大多數又不超過十幾公里,這種駕駛法屬于“耗損性駕駛”。 在“耗損性駕駛”情況下,引擎磨損比較大,對機油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建議最好縮短更換機油的間隔時間,才能有效保護引擎。 提示:平時很難通過肉眼或者觸摸來決定機油是不是該換了,不過在長期使用之后,機油會累積大量雜質,如果不及時更換新油,這些雜質久了就會磨損引擎,縮短車子的壽命。 二、選購如何選擇機油 選擇好的機油,能讓車子更耐久,更有動力。好的機油,尤其是全合成的機油除了能保護引擎,減少換油的次數外,也能節省汽油開銷。所以,它的價格比普通油貴兩倍,是許多車主的最佳選擇。 一般情況下,選擇機油要注意以下四要素:1、選擇機油應根據發動機的要求進行選擇,既沒必要在要求較低的發動機上使用過于高級的機油,也不能將較低級的機油使用在要求較高的發動機上。2、應盡量選擇多級油,多級油由于節省、壽命長、高效,對發動機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基于多級油的特性,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過早發黑、機油壓力較普通機油小的現象,均系正常。3、一些國產的名牌機油品質相當不錯,而且價格低于進口同類產品很多,可放心使用,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洋油”。4、如發動機狀況良好,且季節溫度較低,應盡可能使用黏度較小的機油,以使油路暢通。如在高溫季節或發動機嚴重磨損的狀況下,選用高黏度的機油則有利于形成油膜,減少發動機磨損。 提示:市面上機油品牌上百種,選擇等級好一點的油,雖然貴了點,但對于引擎機件的保護會比較好。 三、油量應略低于機油尺上的刻度,不要加的過滿。 機油對于引擎的運動來說實在是極為重要,因為它肩負著潤滑和散熱兩大功能。因此,任何時候,對引擎來說,絕不要缺少機油。但過量的添加(超過標尺的上限)其后果很不好。機油過多,會增加曲軸的轉動阻力,降低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并且那些過量機油會竄入燃燒室參與燃燒,造成車輛燒機油、冒藍煙,以至油耗增加。機油燃燒后的殘留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非常堅硬)會積聚在燃燒室壁上,減少燃燒室空間,從而降低引擎的壓縮比,同時,也會加速氣缸與活塞的磨損從而降低車輛的使用壽命。 在添加潤滑油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略低于機油尺上的刻度為宜。另外還要掌握機油的型號、季節、氣候、發動機排量、技術性能等等諸多因素。所以,最好選擇專業的汽車養護中心,經過對車子的精心判斷,選擇適用的機油,并且在養護工藝上精心操作,防止故障隱患。當然,一般汽車養護中心保養機油不會多加(成本控制),但如果是你自己帶去的機油,汽車養護中心便不會太在意,這時你要留心別多加潤滑油。 提示:多加機油是一種誤操作,如果發現機油已經多加,最好委托汽車養護中心放掉。
回答者:jiwl89887222016-06-15 00:00
兄弟,沒鉆過車肚吧,沒有舉升機修理工都懶得下去,你覺得呢? 好吧,看一下油底殼什么螺絲,自己買一把。還有機油格扳手,不會用就買小碗(直接套在機油格下面的,要配合套桿用)。 先打開上面的機油蓋,擰下油底殼螺絲,機油格要
提問者:gndds2013-03-24
多久換機油得根據你使用的什么機油還有使用里程及時間確定 礦物油及半合成機油 5000KM或半年更換 全合成機油 1萬KM或1年更換 酯類機油,性能很好,但壽命短,也就4000就得換 以上這些都以先到者為準
提問者:tzchina20052013-04-08
請按以下次序執行:1、汽車停機——千萬不要在發動機工作時更換“三濾”(空濾、機濾、燃油濾);2、擰下舊濾清器——此過程可能要用到某些特制的扳手;3、清潔與機油濾清器密封圈相接觸的濾座密封面——請確保需清理干凈;4、在新的
提問者:chenjinming1232013-11-15
一般換機油有兩個條件: 1、時間:每半年或一年 2、運行里程: 每xxxx公里 只有有一條達到了就應該換機油了。 換機油不換機濾,新機油是不會被污染的。如果機濾很臟的話,其過濾臟污的能力就會降低,即使新機油不會被
提問者:袮1芣愛涐2014-03-03
汽車換機油多是每5000公里換一次,用合成機油可以用到8000至1萬公里。至于換機油的操作方法,如果從來沒有換過最好去4S店可修理廠換一次機油,看著他們操作就能學會了。
提問者:mntko2014-03-28
首先買汽車經銷商制定品牌的機油。 然后熱車情況下(發動機熄火),找一地溝,用桶接住從發動機底殼放油螺栓處流出的機油,直至放凈。 然后把放油螺栓擰緊,再從機艙內發動機缸蓋上的加油口把機油加進去即可。
提問者:cgqagj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