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czg1565649422013-09-01 00:00
提取新車時車友應注意以下問題: 1、購車發票:購車發票是購車時最重要的證明,同時也是汽車上戶時的憑證之一,所以在購車時您務必向經銷商索要購車發票,并要確認其有效性。 2、車輛合格證:合格證是汽車另一個重要的憑證,也是汽車上戶時必備的證件。 3、核對銘牌:核對銘牌上的排氣量、出廠年月、車架號、發動機號等內容,合格證上的號碼必須要與車上的發動機號、車架號一致。(以上部分的各項單據/憑證/資料必須認真檢查,如果發現有任何的遺漏、錯誤都必須要求銷售商立刻解決,否則將影響您上牌照、日后的保修等內容。) 4、鑰匙:檢查每把鑰匙對每一把車鎖(正副駕駛側、后備箱、油箱蓋等)的開啟和鎖止的可靠性。 5、隨車附件 :隨車工具(扳手、千斤頂等)、警示牌、座墊(有些車型可能不附帶這些物品) 6、車輛使用說明書:用戶必須按照車輛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合理使用車輛。若不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而造成的車輛損害,廠家不負責三包。使用說明書同時注明了車輛的主要技術參數和維護調校所必須的技術數據,是修車時的參照文本。 7、其他文件或附件:有些車輛發動機有單獨的使用說明書,有些車輛的某些選裝設備有專門的要求或規定,這時消費者都要向經銷商索要有關憑證。 8、三包服務卡保修單:根據有關規定,汽車在一定時間和行駛里程內,若因制造質量問題導致的故障或損壞,憑三包服務卡可以享受廠家的無償服務。不過像燈泡、橡膠等汽車易損件不包括在內。 9、車身漆面 :車身外部主要是對漆面的檢查。第一步是讓經銷商將車停放到室外光線充足的地方;第二步是遠觀,圍著車身走一圈,仔細查看油漆顏色、全車顏色是否一致(以45度角仔細看發動機罩和車頂平面,因為較汽車側立面來說,汽車上平面著漆效果最能體現噴漆工藝的水平,也是最容易暴露瑕疵的部位),車表面顏色應該協調、均勻、飽滿、平整和光滑,無針孔、麻點、皺皮、鼓泡、流痕和劃痕等現象,異色邊界應分色清晰,同時還應該確認沒有經過補漆。把容易找出的瑕疵先找出來,而且要多看看車身底部和頂部這些不容易察覺的地方;第三步是細看,接近車身用較近的距離觀察車身漆面有無擦傷、開裂、起泡或銹蝕和劃痕以及補過漆的痕跡。用手摸一摸有無修補痕跡,手可以感覺道肉眼不容易察覺的細紋,不要被臟物或灰塵遮住殘傷痕跡,尤其是一些容易在運輸過程中被刮層的部位,以此檢查是不是測試車。 10、車窗玻璃:檢查玻璃有無損傷和劃痕,重點檢查前擋風玻璃的視覺效果。前擋風玻璃必須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能出現氣泡、折射率異常的區域。查看前后擋風玻璃有無損傷。另外,還要注意玻璃是不是原配的,玻璃下腳有標記,以免你精心挑選的結果是輛有過事故的車。 11、輪胎和減震檢查:檢查輪胎部分,查看輪胎胎面是否新凈、輪圈表面是否有刮傷的痕跡以及看看輪胎的毛刺是否有過多的磨損(短距離的行駛一般對輪胎毛刺的磨損較小)。建議各位DX提車的時候,看一下輪胎上的橡膠小刺是否磨損完,如果小刺看不到,說明絕對在百公里以上了,不要相信里程表。輪胎規格,備胎與其他4個輪胎規格是否相同。檢查一下防盜螺栓的接頭,如果不配套趕緊更換。檢查四個輪胎的氣嘴帽是否在。檢查備胎與其他4個輪胎規格和花紋等是否相同。查看輪胎是否完好,沒有磨損,有無裂痕起泡現象。查看輪轂是否干凈、完美,沒有凹陷、劃痕。還應該詢問并且實測胎壓,胎壓如果過高,要求4S給放到2.6-2.7左右,保證輪胎處于正常胎壓且四輪氣壓一致。輪胎氣壓符合要求時,在車前觀看車身、保險杠等對稱部位離地高度應一致。此時,還應該從側面推、拉輪胎上側,感覺不松匡。如果是盤式制動器,還應該檢查制動盤是否完好,不應有明顯磨損和污物。用手按壓汽車前后左右4個角,松手后跳動不多于2次,表示減震器性能良好。 12、發動機艙:打開發動機罩,檢查出廠日期,看看引擎各部分是否干凈,尤其是旮旯之處(開過的車這些地方容易藏污納垢且不易清理)。然后拉出機油尺,觀看機油的容量和清潔度。取一餐巾紙,將所有能觸及到的接頭、接縫等均擦拭一遍,看看是否有油跡、水跡查看發動機及附件有無油污、灰塵,尤其是缸蓋與缸體接合處、機油濾清器接口處、空調壓縮機、轉向助力泵、傳動軸等結合縫隙處有無滲漏。檢查各種液面(冷卻液、發動機機油、制動液、轉向助力液、電解液、制冷劑、玻璃水等)是否處于最高和最低刻度之間的正常值范圍內。檢查電瓶線是否已經進行可靠固定,不能松動,否則將影響電路的可靠性,檢查發動機皮帶是否有縱向裂紋。最后抽出機油標尺時,觀察機油顏色(清澈用餐巾紙擦試,有極少量黑跡,正常) 13、底盤部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把它開出來進倉庫升降機上看底盤是否有刮碰傷痕,管路是否有明顯不合理的地方。通過觀察輪胎的磨損和底盤的清潔程度可以知道,你要的車是否做過樣車,檢查汽車有無(冷卻液、潤滑液、制動液、電解液及制冷液、油路)泄漏現象。(光線暗時,手電可派上用場)通常可能漏油的部位是發動機的油底殼、變速器和后橋,只要觀察一下這些部件的外殼是否有滲漏的油跡,或觀察地面車底相對應發動機、變速箱、減振器、水箱、四輪內側等是否有滴油、滴水的痕跡,即可判明。看看懸架部分有無裂紋現象,檢查散熱器是否有水滴在地面或者散熱器下部是否有明顯的水滴凝集,用手摸摸散熱器底部,若有較多的水份,則可能散熱器存在漏水問題。檢查發動機油底殼是否有機油滲漏;檢查后橋主減速器殼是否有潤滑油滲出;檢查轉向器(動力轉向)是否滲油;檢查燃油供給系統,特別是燃油濾清器、各燃油管路是否漏油等。如果發生泄漏,從車輛長時間停放的地面上、底盤上的一些管路和凸起處可以看到滲漏、油漬的痕跡。 以上各部分檢查效果,可能同對汽車的深入了解有關,如果自己對汽車的知識不是很多,建議請經驗豐富的人陪同。如果對銷售商的信譽十分的相信,可以剩去其中除車身漆面以外的大部分檢查,因為銷售商在進貨后理論上應該已經都幫您檢查過了,但是漆面的個別劃傷是難免的。當然,如果您還可以進一步檢查例如排氣管固定是否可靠、油箱開鎖是否可靠等內容。 14、 潔凈程度:檢查車內各處的潔凈程度,應該沒有任何臟東西,尤其是角落等處,如果比較臟則可是別人挑剩下的或者有問題調整過的車。同時應該檢查所有飾面是否含有破損的地方,如中空臺、座椅、車頂、車地面等。你要的車是否做過樣車,還可以看看腳踏板的清潔程度來驗證。 15、座椅:查看座位上有無污垢、座椅表面應清潔、完好,乘坐時應該基本舒適,不應該感覺到座椅內有異物影響乘坐。如果座椅可以進行多方向調節,應該進行調整測試,必須能夠達到各個方向的限位點,且調整過程能夠保持平順、無異響。如果后做可以進行折疊,應該檢查折疊的效果。如果座椅可以放倒一定角度,應該進行角度方面的調整測試。如果頭枕可調 也應該調整檢查。 16、中控臺:檢查中控各部分是否完整、按鍵是否可靠(車還沒有點火,基本上可以隨便按),表面是否整潔,不應該有劃痕和污跡。帶有遮陽板、化妝鏡的可以一并檢查。對于車內其他按鍵也一并在點火前進行初步檢查,如中空門鎖、窗、后排空調開關、方向盤上的轉向、燈光等等。然后關掉引擎,將點火開關放在打開位置,仔細檢查收音機、音響(用自帶的CD盤試機)、電動車窗、喇叭等的工作是否正常。 17、儲物空間:檢查車內每一個儲物空間的整潔度,和開啟、鎖閉的可靠性。目前車內儲物空間很多,盡量不要遺漏,如中空臺部分的多個儲物盒、車門、座椅下面和后面、前后中央扶手等處。 18、安全帶 :檢查每一條安全帶拉開、自動回收、鎖止的可靠性,應該平穩順暢。模擬并檢查安全帶在發生作用時的可靠性,就是用手特別迅速的拉動安全帶。 以上各部分主要為車內的部分檢查,主要是目前轎車更多地采用了電動調節方式,很多功能在沒有點火前無法測試(例如電動調節座椅、車窗、后視鏡)。同時,絕大部分轎車已經開始采用電子油門、轉向助力、輔助剎車,在點火前這些助力都沒有打開,所以如果遇到打不動方向等問題請不要用蠻力。這些地方一般都屬于非技術性小問題,因此銷售商和生產商一般關注都不多,容易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請您務必仔細檢查,切勿偷懶。之所以建議大家在點火前對各個按鍵進行按鍵測試,主要是考慮絕大部分車在沒有點火前按鍵還沒有起作用,不用擔心按錯鍵而影響到功能。在汽車點火后,請大家不要隨便亂動不知用途的按鍵,務必在熟讀說明書后再對這些功能鍵進行功能試驗。
回答者:AllenSilly2016-09-01 00:00
1、輪胎氣壓是否正常,一般低壓胎都在2.5左右 2、注意立馬加油,有些朋友的車沒趕到加油站,就斷油趴下了,只好等拖車。 3、看外觀,是否有無劃痕,漆面是否均勻,車門、開關是否順暢,有無異響,車體結合部
提問者:yanhe19912013-03-28
樓主首先恭喜你,成為有車一族,提車前,看整車的外觀是否有漆面的損壞,然后看發動機是否有異響
提問者:匿名網友2014-07-21
買車是大事 買車的過程是很重要的 下面來慢慢說說 順便說一下 如果可以的話 你最好能讓4S店幫你從廠家訂購一臺新車(有些奸商為了滿足客戶需要 可以讓客戶試駕商品車) 當然了 這除非是你所要購買的車型 排量 車身跟內飾顏色
提問者:cch09432013-04-15
掛牌手續首先是車輛購置稅: 除去增值稅的車價的10%,即(車價/1.17)*10%,一般情況下一段時間內它是一個固定值,因為車價變化太快,國家稽征所反應比較慢,所以很可能比你按照上面的公司算出來的要高。 再是保險:
提問者:pkjt31582013-07-17
一、合格證說明等 *)出廠日期(必須是一個月內生產的) *)車架號 *)發動機號 *)產品合格證(號碼與車架號,發動機號一致) *)產品說明書 *)車型、功率、
提問者:mhjo2561pqz2013-06-04
樓主首先恭喜你,成為有車1族,提車前,看整車的外觀是不是有漆面的破壞,然后看發動機是不是有異響
提問者:iehqpe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