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yujunhuadie2013-07-19 00:00
一脈相承的三部悍馬,H1以降,越來越邁向文明生活,那種另類的駕駛熱情,那種強烈攻擊性的交通工具,掩蓋不了愚蠢的發展方向。 神話--Hummer H1 一個神話的誕生,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確有其事,事情或某件東西完美到令人信服的境界;但也有可能是借助某些概念,為本來一般的事物塑造金身,是以在人們心目中樹立形象。而Hummer H1的成功則是以上兩者都兼有之。 Hummer是民用版的叫法,軍用版叫作“HMMWV”,是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 “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的簡寫,軍用版還有另一個正式的名字“HUMVEE”。HMMWV由AM General車廠(后并入通用汽車)根據軍方需要于1983年研制,在吸收了林寶基尼等失敗對手的經驗后,在1984年通過各種嚴格的測試而成為美軍新一代的多用途越野車,研制周期僅是短短的11個月。 前中置引擎布置,V8 6.2L柴油引擎,四輪獨立懸掛并配可變比重載螺旋彈簧,使用一種名叫Torq Trac4永久式四驅系統。HMMWV還裝備了中央輪胎充氣系統(CTIS),例如在沙漠行駛時可以放掉一部分氣壓,增加輪胎接地面積。而民用版的Hummer事實上非常接近軍用版,除了增加真皮座椅、音響系統等設備外,引擎則換用V8 6.5L柴油,功率反而更加強勁。 等等,在我們把Hummer H1大贊為 “世界第一越野車”之前,最好搞清楚它的身份。Hummer H1本質上是一輛軍用作戰機器,它的設計是滿足軍方在幾乎滿負荷的使用情況下,使用壽命能長達12年。另一方面, Hummer的車身大小,懸掛級別已經超過了所有越野車的設計尺寸,已經屬于輕型卡車級別。 ○強悍的形象令人百看不厭,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高速越野能力和耐用程度無人能及,但前提是把它與普通民用越野車比較 ×如果以民用車的標準來考核它,H1在動力、舒適性、空間、經濟性等等方面都不及格 我的觀點:汽車除了是一件交通工具,還是一種文化的表現,Hummer H1無疑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是男人們向往原始機械設計的榜樣。Hummer進入民用車市場,無疑給許多汽車設計車師們上了一次教育課,汽車設計并非一定要流線型才是正道。從這樣來看Hummer確實是一輛好車。 虛張--Hummer H2 當H2誕生時,幾乎讓全球車迷大跌眼鏡,難覓以往H1的方正鋼鐵身軀,H2所展現的,是臃腫、笨拙以及那有限的越野性能。 H2是通用汽車自1999年購入Hummer品牌后的第一輛真正民用型Hummer。底盤是在雪佛蘭Suburban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即保留了現代SUV的駕駛感受,又具備一定的通過能力。 論身型,H2依然穩坐路面SUV巨無霸之稱號。不過,H2完全失去了H1所獨有的軍用設計味道,H2憑的是碩大無比的身軀作賣點,單就離地接近1.4米高的引擎蓋,足以震懾路上幾乎所有的機動車輛。 舒適度上,后軸的空氣懸掛最大限度地過濾來自路面的沖擊,加上擁有如此厚大的輪胎作“鋪墊”,乘座于車內,舒適度屬上乘。另外,車廂空間也是H2值得驕傲的方面,不單止高高在上,手腳伸展空間也屬“奢侈”級別,哪怕擠進六個人也能安坐其中,這方面,H3只能望而興嘆了。 H2比H1更易購買,所以路面上的H2較H1多,但我想,如果讓H2的車主重新選擇,大部分車主必定會選H1吧。因為,只有H1才是正宗的Hummer,它代表了剛陽的、不可妥協的、蘊藏在男士心底的占有欲望。 ○動力足夠,乘坐舒適,適合良好路面上使用。 ×底盤離地間隙較低,越野能力稍遜。 我的觀點:H2的大,大得有點不切實際,不論從哪個角度看,H2和H1不可同日而語,最要緊的是,H2已經失去了由H1所建立的“無堅不催”之Hummer風格。 H2雖然大,看上去更是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但不等于它就精通十八般武藝。的確如此,論ON-ROAD能力,過于高且大的重心必定對操控有影響,看OFF-ROAD表現,底盤的設定限制了它的越野能力,與高大的外型并不十分協調,但H2能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張狂的霸氣,很鎮得住人的。(Text:譚德凱) 招安--Hummer H3 作為車系的拓展,H3不是H2的入替型號,作為車身尺碼大幅縮水的“小悍馬”,除了引擎排氣量較小外,售價也不那么高不可攀,車廠明顯希望能籍此讓它適應都市狹窄街道的文明生活。 作為旗下最新的入門級車型,H3依舊留存了這一品牌的外觀特征——像磚塊一樣的方正造型,并成功地將獨一無二的悍馬風格融入到中型SUV尺寸的布局。較之H2,H3身形大幅縮小,且配備上不如H2豐富,但是也籍此更合乎消費者的期待。 但就目前來看,H3已是最大程度地“軍轉民”且不失Hummer本色,起碼在這一點,就已位于不敗之地,因為有99%的可能,買Hummer的人是受到外形的吸引而無暇顧及其他,甚至連其他都無所謂了。 有了上文的鋪墊,我不妨直載了當地說,H3的內裝,是Hummer系列最失敗的一環。盡管座姿高,車艙內部亦夠寬敞,但還是掩蓋不了H3內裝鋪陳上的平庸,不知是不是美國人看到前排兩個座位間的距離竟然不到1米就不知怎樣設計了,還是感覺H3車艙空間太局促而縮手縮腳,總之H3的內裝鋪陳,實在是平凡得乏味。H1自不必說,H2那霸道的L型排檔把和中央控臺,到了H3身上,已是蹤影全無,整個內裝設計,就是一部普通的SUV,斯斯文文,失去了前兩部車的Hummer精髓。 但老實說,內裝上的瑕疵亦不過是蒸水蛋上的一層蔥花,H3無須改裝便已具備一部優良越野車條件,才是這道蒸水蛋的主料。盡管在越野性能上的配備,接近角、離去角及最大離地間隙要較H1、H2遜色,但即便這樣,也鮮有SUV能夠企及,而相對較小的車身更帶來了比H1、H2更靈活的身手和更小的輕彎半徑。 H3的底盤設計是典型的美式風格,前獨立后硬軸的懸掛設計,雖然后懸掛鋼板彈簧使得坐于后座的乘客時常感到顛簸不適,H3的整體表現實際上是頗為成熟,盡管車身高、懸掛行程較長,但操控穩定性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一般市區道路行駛,雖然無法像其他LSUV那樣,懸掛控制精細,但懸掛緩沖回彈的幅度、彎中車身側傾的抑制、甚至路面噪音的隔絕,亦都有優異的表現。OFFROAD方面,H3在標準的全時四驅系統之外,帶有中央差速器鎖,并有加力箱,不過因場地限制,在我們測試的那一大片爛泥路上,H3在一般傳動狀態下已能夠輕松應付,偶爾碾過路面凸起的石塊,H3亦是輕描淡寫,那種猶如隔著一層軟墊的乘坐感,亦讓人感到信心十足。總括來說,H3的越野實力在一般市售量產車中,已屬上乘。 ○不失悍馬本色,操控更加容易,內飾更加高級,某種意義上是最完美的悍馬 ×引擎稍顯柔弱,內裝設計斯文,失去悍馬粗獷本色 我的觀點:我一直以為,開悍馬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那些喜歡另類駕駛熱情的人,開著它四處招搖,而又不在乎每次踩油門可能都要花上××元,我的疑惑不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悍馬,而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口頭上在貶低悍馬而可能骨子里卻充滿擁有的渴望。也許在人們眼里,盡管悍馬的制造水準與現今歐系LSUV車款還是有一些差距,但論及獨特的外型及產品的魅力,悍馬絕對遠遠超過這些歐系車,讓人又愛又恨。 我們“驚喜”地看到,悍馬越來越民用了,H3的出現,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完美”的悍馬,也可以說是最失敗的悍馬,它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聚嘯山林走上了招安之路,雖不致武功盡廢,卻終得了個“博個封妻蔭子”。當H3也許在密謀成為正統的一部分時,我仿佛聽到M.Benz G-Class在暗處冷笑,沖州撞府、替天行道的偉業,也許要靠它去完成了。
回答者:1上帝的女婿12016-07-19 00:00
長城哈弗H1,這款全新小型城市SUV不僅外觀十分搶眼,預計的6.88-11.88萬售價區間更是引得不少消費者的關注。據悉,全新哈弗H1將于2014底正式上市銷售。哈弗H1前臉外觀上采用全新的哈弗家族臉譜,顯眼的紅色HAV
提問者:qwh537372014-11-05
長城哈弗H1,這款全新小型城市SUV不僅外觀十分搶眼,預計的6.88-11.88萬售價區間更是引得不少消費者的關注。據悉,全新哈弗H1將于2014底正式上市銷售。哈弗H1前臉外觀上采用全新的哈弗家族臉譜,顯眼的紅色HAV
提問者:essens1232014-11-18
引擎蓋里面的螺絲跟前輪前方的螺絲,還有霧燈下面的螺絲,都要拆。換蝸牛喇叭要注意哈!目前奧迪的蝸牛喇叭是裝不下的,必須要把喇叭邊角減掉,才能勉強裝進去,但是要謹防觸水箱和前臉,這樣喇叭與前臉就會共振,聲音壓著出不來了
提問者:rjqg48952016-04-02
哈弗H6預計 上市時間:2011年3月 墻將帶來哈弗H6 SUV市場車型的高端定位,根據將亮相北京車展的計劃。 報道,哈弗h6內部編號為chd021,也可以從上的相對定位哈弗H5 H6更高的數量看出,相對于
提問者:ftfstm2015-07-07
哈弗H6 預計上市時間:2011年3月 長城將帶來高端的定位在市場上,哈弗H6 SUV車型,根據將首次亮相北京車展的計劃。 報道,哈弗h6的內部編號為chd021,也可以從上相對定位哈弗h5的h6的數字越
提問者:adt1g8nu65s2015-12-21
1、庫存車,一般是指制造完成出廠以后超過3個月以上仍沒有銷售出去的車。由于汽車制造業特別講究及時,正常情況下新車從制造出廠到銷售給買車人基本上在一兩個月里便能夠完成,超過3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車一般就是庫存車。 2、庫存車
提問者:Antifire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