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 xezxd 2013-02-27 00:00
說的詳細一點,謝謝
第一名---通用 美國 通用當前在中國有四大基地,且基本都處于中國版圖的東部。分別是上海、煙臺、沈陽、柳州。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一開始通用就采取的“高位入市”戰略,一次性投資就達15億美元,發展多年,如今上海通用品牌的聲譽在中國已相當穩固。上海通用總部位于上海市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上海通用的第二個整車生產基地是位于煙臺的上海通用東岳汽車公司。而上汽通用五菱則是于2002年重組原廣西柳州五菱而成,當前主要生產微車、小型轎車。 在先后三次南下北上的并購之后,上海通用擁有了廣西柳州五菱、山東東岳和沈陽北盛。但通用的“野心”并未得到滿足:在北京車展上,通用公布其再次投資30億美元的新計劃。新項目發展計劃涉及汽車核心設計研發設施新建、新產品規劃、汽車金融服務開展等多項領域,投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此外還透露,通用與上汽將在中國再建幾個新廠,包括發動機廠和變速箱廠,以擴大其在華合資企業的整車總產能,到2007年,整車總產能將由目前的年產53萬輛提升至近130萬輛。 上海通用正在逐步實現自己的戰略構想:以上海作為發展根據地,將凱越、君威包括剛剛引進的凱迪拉克等中高檔車型放在上海生產,而將其他經濟型轎車和MPV轉移到根據地之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沈陽、山東、廣西等地,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上海通用汽車 上海通用北盛汽車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別克、賽歐、雪佛蘭、凱迪拉克 公司歷史 1908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97年 未來投資額 30億美元 銷售額(世界) 195324.0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上海、山東、廣西、山東、遼寧 中國合作伙伴 上汽、金杯、五菱、東岳、北盛 第二名---福特 美國 福特是五大巨頭中進入中國最晚的一家。福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至今仍無一個清晰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福特現在穩穩占據了長江沿線上的兩個重要“根據地”——重慶、南京。7月22日,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和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了投資協議,購買土地建設第二個整車制造廠。與此同時,為加強中國市場戰略福特中國銷售部將從北京移到上海辦公。 由于南京工廠的審批工作正在進行中,福特尚未對外公布第二工廠的產品、產能等核心情況。但有長安福特經銷商表示,重慶工廠將作為福特品牌車型的生產地,而南京應該是福特子品牌的生產基地,而與之相呼應的是,包括馬自達、VOLVO、林肯等車型要在南京生產的消息亦從不同渠道里放出風聲來。 馬自達是當前福特子品牌中在中國最為活躍的一個。它先后在海南、長春布下生產線,而長安福特的南京工廠其也將參腳進來,而業界普遍認為,福特目前如此“關照”馬自達除了其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俗之外,可能還有另一原因,那就是福特欲借馬自達給一汽集團拋出“橄欖枝”,實現更大程度的“強強合作”。而問題是福特在中國已有了兩個合作伙伴,一是長安,一是江鈴,江鈴作為福特當前的商用車基地,福特在其中參股近30%,如何處理好與江鈴的關系將首先被關注。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福特汽車信貸 江鈴汽車(股份) 長安福特汽車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馬自達、福特嘉年華、蒙迪歐、全順、長安福特 公司歷史 1903年 進入中國歷史 2001年 未來投資額 10億美元以上 銷售額(世界) 164505.0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重慶、江蘇、海南、長春 中國合作伙伴 長安汽車、江鈴公司 第三名---戴姆勒.克萊斯勒 德國 目前,戴克是五大汽車巨頭中在中國產品線最長的企業。它在中國已經準備生產轎車、越野車、重型卡車、客車和輕型客車,押寶中國所有車系并已選好婆家。顯然,聯合主要合作伙伴北汽控股,戴克已基本完成它在中國市場產品陣營大布局。 早在去年9月,戴克就與北汽控股簽訂價值10億歐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要擴大合資,在華生產奔馳轎車,重組并搬遷北京吉普,擴大商用車生產規模。它將依托兩個工廠:北京吉普和北汽福田。其中,北京吉普生產奔馳轎車、越野車等乘用車,而北汽福田則生產奔馳重卡等商用車。而今年北汽福田用2億元成功收編亞星奔馳,將亞星納入北汽福田體系。這樣戴-克不僅可以拯救亞星奔馳,同時仍然可以在北汽進行商用車尤其是客車的生產,從而完成奔馳在中國的商用車布局——輕客項目與福汽在福建進行生產,大、中客車放到揚州與北汽福田合作生產。 在中國市場,戴-克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樣面臨挑戰。奔馳競爭對手奧迪和寶馬,已經占領中國市場約70%的高檔消費市場。緊隨其后,通用汽車公司的凱迪拉克也已在中國市場扎根。戴-克的中國商用車計劃也陷入競爭對手的包圍之中。宇通、金龍、西安西沃和上海申沃等到強硬對手將給戴-克帶來極大考驗。總而言之,布局如何只是其中國計劃的第一步,勝利與否的關鍵還要看戴克如何洞悉中國市場。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北京吉普汽車 北汽福田汽車 福建東南汽車 亞星-奔馳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北京吉普、大切諾基、亞星、北方奔馳 公司歷史 1886年 進入中國歷史 2003年09月 未來投資額 12億歐元 銷售額(世界) 156602.2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北京、福建、江蘇 中國合作伙伴 北汽、東南汽車 第四名---豐田 日本 豐田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態度,明顯有個“前倨后恭”的轉變。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優異表現,中國市場巨大利益的誘惑,迫使豐田的中國戰略來了個180度的大拐彎。 在豐田前社長奧田碩提出豐田在中國“三級跳”發展戰略之后,“利用日本大發公司與天汽的技術合作,介入天汽——以天津為中心,建立自己的零部件生產體系,并建立營銷服務系統——與天汽合資,拿到轎車項目——以天汽為跳板,伺機謀求更強大的合作伙伴(或實現獨資),與一汽和廣汽合作——在中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確立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并完成自己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成為豐田的具體操作思路。 廣汽豐田項目開工可以視為豐田全面進入中國的標志,因為,豐田南北夾擊競爭對手的戰略格局已經清晰呈現。北與一汽合作,南與廣汽聯姻,合作地涉及到吉林、廣東、四川、天津。另外,豐田手中還剩下一枚棋子:商用車,豐田目前在此還只有四川豐田一家合資企業,豐田還剩有一個名額。對于剛剛與豐田取得轎車合作權的廣汽集團來說,是希望能把這枚商用車的棋子也包攬下來。但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對華晨金杯海獅客車項目的技術支持一直沒有中斷,而廈門金龍的大客車目前也正與豐田日野親密合作之中,豐田的最后一個商用車名額,可以說至今仍不明朗。 一句話,“后發制人”的戰略對豐田來說是屢試不爽的,豐田絕對值得對手時刻關注。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四川豐田汽車 天津豐田汽車 廣汽豐田發動機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威馳、特銳、霸道、陸地巡洋艦、花冠、金杯、金龍、柯斯達、佳美 公司歷史 1933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98年11月 未來投資額 38.21億元人民幣 銷售額(世界) 153111.0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四川、天津 中國合作伙伴 廣汽、一汽、川旅、天汽 第五名---大眾 德國 20年前,當中國汽車市場還被看作一塊蠻荒之地時,遠見卓識的德國大眾公司成為第一個掘金者,此后獲利甚豐。——可以說,是桑塔納和大眾引導著中國人步入汽車社會。 上海、長春作為大眾一南一北兩大生產基地、零部件基地,大連作為零部件基地是大眾布局中國的雛形圖。今年以來,大眾頻頻發力,逐一完善布局:今年5月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共同對上海大眾新增15億元人民幣。此次增資將主要用于上海大眾汽車廠的改擴建項目。北京車展上,大眾又宣布再度加大對兩個合作伙伴的投資。還透露,除了在上海臨港建設的上海大眾五廠之外,還將投資5.3億歐元在上海和大連各建設一個發動機廠。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設廠生產的大眾汽車來說,當前的首要目標莫過于“保位”了。近二三年來,大眾總體市場份額的滑落是個不爭的事實,對大眾來說,南北大眾根植中國多年,在合作伙伴上大眾是別無二心的,對它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住其在中國市場第一的地位,實現在2008年達到160萬輛的產能計劃。因此,大眾今年來做得更多的事情就是“開源節流”,一方面有效整合南北大眾資源,壓縮成本,另一方面又加大其它方面的投資,如設立零部件新廠,實現地產化以最終實現成本縮減。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上海大眾汽車 一汽大眾汽車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奧迪、帕薩特、寶來、高爾夫、波羅、桑塔納、捷達、高爾 公司歷史 1937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78年 未來投資額 90億元人民幣 銷售額(世界) 98636.6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上海、吉林 中國合作伙伴 上汽、一汽 第六名---本田 日本 “本田今天在中國享受到的甜頭,本來應該是豐田的果實。”豐田(中國)公司有關人士私底下向記者感慨,“如果當初豐田能夠抓住時機,那么,現在中國車市被眾星捧月的非豐田莫屬。” 他的話承認了一個事實:作為抓住有利時機、開拓中國市場的先行者,本田在中國市場風頭正健,遠遠地把同宗競爭對手豐田甩了在后面;盡管后者當初的市場基礎要強出許多。 目前,本田在中國共建有11家合資公司和子公司,分別負責汽車、摩托車以及通用事業等多項業務,市場變化需要本田進一步增加在中國的投資和運作力度,并統一運營整個中國事業。 目前,本田方面將開始與各個合作伙伴商討如何實現股份轉換,至于本田中國在其中所占股份,這位發言人表示,具體情況還需雙方商討之后確定,不過,根據中國有關政策,至少會在10%以上。今后,對于廣州本田、東風本田等各個事業公司的未來出資,本田中國將會依次進行。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廣州本田 東風本田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雅閣、飛度、奧德賽和Honda-SRV 公司歷史 1948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97年 未來投資額 1.93億美元 銷售額(世界) 72263.7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廣東、湖北 中國合作伙伴 廣汽、東風 第七名---日產 日本 東風日產未來的研發戰略將引入雷諾的技術平臺,這與兩年前上海通用引入大宇有異曲同工之妙,東風日產乘用車研發中心會成為第二個泛亞嗎? 日產和東風合資后,2007年前的車型計劃已經制訂。與車型計劃同步的東風日產研發計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來自日產的消息稱,雷諾將會在未來的東風日產研發平臺上占有一席之地。3月24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對外宣布,東風日產乘用車研發中心落戶廣州花都,總投資額為3.3億元人民幣。 戈恩說"我們合作有一個目的,是要把日產的DNA與中國本地公司的DNA結合起來,組建成一個強大的公司,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個過程正在進行之中。" 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戈恩強調,東風和日產的合資獨特之處在于,一是合資公司里有兩個品牌,一個是本土的東風品牌,另一個是國際化的NISSAN品牌,第二個特點,合資公司的投資,是在現有工廠基礎上改擴建,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鄭州日產 東風藍鳥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日產、帕拉丁、藍鳥、陽光 公司歷史 1933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93年3月 未來投資額 3.3億元人民幣 銷售額(世界) 65771.1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河南、廣州 中國合作伙伴 東風集團、鄭州輕型汽車 第八名---標致 法國 用“一波三折”來形容PSA在中國道路并不為過。1985年,PSA就已經跨入了中國汽車市場,算得上“先行者”的PSA既經歷了慘痛的失敗,也經歷了輝煌的成功,在大起大落之中,PSA始終沒有放棄中國市場。而中國市場在入世之后就迎來了大家始料未及的爆發式增長,PSA的目標就更為明確地呈現在大家面前,那就是要分得中國家庭轎車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 雖然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是神龍公司終于使富康這壇“好酒”飄香。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神龍公司喊出一個響亮豪氣的口號:“打造中國家轎第一品牌”。穩扎穩打,主攻家轎成為了神龍的戰略方針。在這之后,神龍的步子一步大過一步地邁了出去。 可是,在困難的背后不是沒有機遇。競爭對手少,市場前景好,差不多同時進入的德國大眾就把握住了機遇,一步一個腳印,奠定了其今日的領先地位。標致錯過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機,廣州標致的失敗的確也暴露了標致自身的一些問題。 廣州標致的失敗,“目光短淺”不能不算是致命的原因。標致采取了來錢最快的CKD產品組裝方式,只想“撈一把就走”。市場運作也比較保守,不愿意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加之沒有得力的零部件供應體系,隨著產品越銷越多,配件的質量問題、油耗大等問題逐漸暴露,并且得不到有效的解決。而且,當時引進的標致505轎車是國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產品,產品落后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在企業管理上,當時中法雙方的員工都以各自的方式工作,缺乏溝通和信任,企業最終走到了末路。 法國人的浪漫和高傲使得他們的一些決定顯得有些猶豫和優柔,標致的問題同樣暴露在雪鐵龍身上。富康的成功本就顯得有些晚,而就在富康剛剛開始打開局面的時候,神龍公司想要引進新產品來擴充產品線,可由于對市場的不確定和對合作方的不夠信任,法方沒有同意,耽誤了新產品轉型更新。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作為世界第六大汽車公司,PSA集團的實力不容小覷。而且,PSA在中國有著東風這樣強大的合作伙伴,在合作初期困難重重時,東風硬是不回頭,堅持到底,終于做響了“富康”品牌。現在看起來,東風同樣對合作充滿了信心,在與PSA一起下力氣解決一個個問題。有這樣的合作伙伴,PSA應該感到欣慰。而無論怎么說,PSA也一直非常“專一”,只與東風一家“聯姻”。PSA現在最應該做的是真正融入中國,加快腳步,披荊斬棘。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神龍汽車公司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富康、愛麗舍、畢加索、廣州標致 公司歷史 1889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85年 未來投資額 6億歐元 銷售額(世界) 61384.6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廣東 中國合作伙伴 東風汽車 第九名---菲亞特 意大利 不論在全球汽車工業領域,還是在中國汽車行業,菲亞特都只是二流廠商。現在,這家意大利汽車廠商將面臨或者被通用收購或者繼續留在意大利的抉擇。而在中國汽車市場,菲亞特同樣面臨選擇,若要在通用、大眾等巨頭面前上演"以弱勝強"的奇跡,菲亞特就需改變其整個中國戰略。 中國已經成為菲亞特全球業務的重中之重。憑借派力奧的"意大利味道"和不算太差的配置,菲亞特2002年在中國著實風光了一把。菲亞特全球的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中國市場,菲亞特還有希望自己做出選擇。為了尋覓新的市場,菲亞特于2001年成立了一個致力于國際開發的商務公司。這個公司將中國和南美的業務列為重中之重。 毫無疑問,菲亞特如何發掘出自己與競爭對手迥異的特色,在人們已經習慣體會日本車的經濟、美國車的大氣和德國車的嚴謹之后,以明智的市場和宣傳戰略盡快樹立起意大利車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清晰定位,將是這個中國汽車市場上的“攪局者”能否真正獲得實利的關鍵。否則,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一樣,菲亞特在中國汽車市場也將被邊緣化。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南京菲亞特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藍旗亞、多寶、熊貓、派力奧、西耶那、依維柯 公司歷史 1899年 進入中國歷史 1999 年4月 未來投資額 0.5至1.5億美元 銷售額(世界) 53499.6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江蘇 中國合作伙伴 南京汽車集團 第十名---寶馬 德國 雖然與中國國內三大汽車集團的任何一方合作都有利于自己迅速獲得合資批準,寶馬還是認為與華晨合作有利于全面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圖。華晨汽車斥資40億元人民幣從國外引進的先進生產線顯然是最強有力的“磁石”,而中華轎車從無到有的經歷也讓寶馬公司非常敬佩,另外,華晨汽車有一個幾乎都能用英語交流的高水平管理團隊,這個團隊與世界接軌的管理理念也讓寶馬感到“有共同語言” 寶馬在市場開發上向來不遺余力。面對在中國市場節節攀升的汽車銷量,以及競爭對手的不俗表現,寶馬集團董事長赫穆特·龐克博士(Helmut Panke)也開始為中國設廠計劃提速了。在來中國設廠之前,寶馬在中國進口高檔車市場已經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一個逐漸富裕起來的群體對品牌的看重促成了龐克的三次中國之旅。 5月20日,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沈陽為其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舉行工廠正式揭幕慶祝活動,而這距離這家合資公司成立正好一年的時間。成立一年,合資車型已推出了3款后新工廠才全面建成并舉行揭幕儀式,十分罕見。而通過與華晨寶馬的首次近距離接觸和華晨寶馬投資雙方首次批露其遠期目標,讓人感覺寶馬的中國戰略可以用小步快跑來形容。 寶馬在中國將延續寶馬在其他國家的傳統,那就是先引進高檔車之后,再引入低級配置的車,這意味著華晨寶馬在去年推出寶馬530i之后,近期將不會生產更高級別的寶馬轎車。 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公司 華晨寶馬 在中國生產的車型 寶馬、MINI 公司歷史 1916年 進入中國歷史 2003年3月 未來投資額 2.3億歐元 銷售額(世界) 46996.5百萬美元 生產基地分布(中國) 遼寧 中國合作伙伴 華晨集團
回答者:yyyfr2016-02-27 00:00
33種名車標志及來歷 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并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于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征。
提問者: besti0336 2014-11-03
奔馳除了出轎車,也出客車卡車,只是有一些沒有在中國大規模的量產以及銷售,奔馳的卡車在世界范圍的份額還是很高的
提問者: bridge_bro 2015-08-05
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并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于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征。 奔馳BENZ 1909年6月申請戴姆勒
提問者: yanwanzhu 2013-03-25
奧迪AUDI 奧迪轎車的標志為四個圓環,代表著合并前的四家公司。這些公司曾經是自行車、摩托車及小客車的生產廠家。由于該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環都是其中一個公司的象征。 奔馳BENZ 1909
提問者: vcgwz 2013-04-15
自從奔馳制造了第一輛世界公認的汽車后,一百多年過去了,汽車早已度過了他的百歲壽辰,而在這一百多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篷勃發展,曾涌出現很多的汽車廠家,也有顯赫一時的,但最終不過是曇花一現。到如今,能夠經歷風風雨雨而最終保存
提問者: jQGVY 2014-11-16
宇通 經歷了06年更換標志的同時,為了讓世界更矚目宇通,走向世界 走向未來~
提問者: fanfanjs 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