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 jiuyi1 2013-05-14 00:00
事隔R34發布近9年后,為世人所密切關注的全新一代GTR終于發布。R34之后,為配合嚴格的環保法規,經典名機RB26DETT直六雙渦輪引擎被嫌棄,而廣泛被車迷們默認的至強版R34就此成為絕唱,因為新一代GTR R35已脫離Skyline車系而獨立作為純跑車系。 新一代東瀛跑車。如果同樣冠以“戰神”名銜似乎小看了如今的GTR,因為在德國紐堡林賽道上做出的最快圈速達到7分38秒,矛頭直指PORSCHE 911 TURBO。 GTR R35設計理念。(二)外觀 早在2001年便傳出了GTR R35概念車圖片,但為了迎合當今車輛設計,包括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風阻系數、排放標準以及設計團隊意念等因素,R35外形被大量歐規化令許多車迷難以接受,認為往后拉的前大燈燈眉和降低了的中網風口設計會失去以往GTR王者的風范。傷心的還不止GTR,因為全新換代的EVO X與十代 Impreza同樣令到車迷們傷心欲絕,沒得上訴!不曾忘記輝煌的歷史,唯有欣然接受現實: 車側線條依稀還看見車迷們心目中“至強GTR” R34的影子。 渾身線條帶有硬朗、鋒利的刀刃味道。 比起之前05年東京車展展出的GTR,量產后收起了延伸至防撞欄的碳纖前大燈組。車輛參數(長、寬、高):4.650mm×1.894mm×1.371mm,軸距2.778mm,重量1740Kg。 車尾四盞圓燈保留了GTR傳承的經典,而外露的四根直徑達120mm排氣喉是向911 TURBO叫囂的本錢。 前輪翼子板后沿的刀風口式設計能借助風流對前橋產生一定的下壓力。 當今為保障行人安全的主動式設計:彈射式引擎倉蓋。同時,R35全身由鋼、碳纖部品以及鋁制品等合成材料打造,減輕了車身重量的同時并能保證車身強度。 R35暫時有6種顏色可供選擇,包括:Ultimate Metal Silver(金屬銀)、TitaniumGray(鈦灰)、Pearl White(珍珠白)、Vibrant Red(動感紅)、Dark Metal Gray(鐵灰)和Super Black(純黑)。 再看看R35外觀的細節: 鋼筋力量型輪圈,采用超級輕量化鍛造工藝。前輪圈規格為20x9.5J;后輪則是20x10.5J。為求將480匹動力全數釋放而特別向普利斯通訂制了充氮輪胎,并帶有輪胎壓力檢測系統,對于一部瞬間即破200的超級跑車非常有必要,使用RE070A高性能系列夏季輪胎,前輪規格255/40R20,后輪規格285/35R20,也可以選用DUNLOP(鄧祿普)的高性能全季節用輪胎,同時會配以亮光銀輪圈,規格一樣。 加寬的前大燈光束照射面更廣闊。 寬大的后視鏡。 門把。 已使用高亮度LED尾燈,因為這是隨時讓被超越者看不見的尾燈。 因為前置引擎,所以R35有跑車中少見的尾箱。 風阻系數僅為0.27。 全新一代GTR不再像以往一樣與Skyline房車版共用底盤,也不再用一代名機RB26DETT,GTR R35使用了一個全新開發平臺,把GTR瞄準超級跑車行列,將動力性能以及底盤布置進行全面革新。新開發的VR38引擎在英國日產汽車研發中心里交由世界著名的引擎專家Cosworth調教,經手過后,VR38 3.8L V6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達到480匹/6.800rpm,最大扭力59.4Kgm/3.200-5.200rpm(官方數據),當之無愧成為超跑行列一員。 日產NISSAN GTR R35 美規2010款GTR 3.8L 138萬 2010款日產GT-R R35 Premium Edition 148萬 詳細參數及配置: http://www.autohome.com.cn/spec/6703/config.html 。
回答者:n0p3k28qj2016-05-14 00:00
自2001年10月推出GT-R概念車后,日產終于在今年推出第三代的GT-R量產車,并在東京車展宣布上市銷售,這也是目前日系品牌最頂級的跑車車型。GT-R將首先在日本進行銷售,隨后將進入北美市場,但目前尚未有該車進入中國的
提問者: mgqyu 2013-05-27
日產 高性能跑車 1.Giant Transistor的縮寫。2.NISSAN汽車的國寶級賽車,GTR是性能特征,這三個字母還分別代表:G(Grand):性能優越的車 T(Touring):能夠長途奔馳的車 R(Raci
提問者: Year854mh 2013-06-08
XK R 5.0L V8 硬頂跑車
提問者: topcoolest 2013-11-16
有GT這些標志的一般都是改裝車、你這個問題太模糊了、根本就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提問者: LYHY009 2013-06-15
德國
提問者: echeun 2013-02-27
日產旗下的經典跑車,可以說是日本的超跑,性能堪比911等超級跑車,而價格有很大優勢
提問者: T_st_st 201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