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 Amvolt 2013-03-05 00:00
我用的是魔聲面條。
“煲機”的意思是音質的穩定需要經過一段使用期。如果每天聽1個小時,大概4、5個月后聲音才能基本穩定下來。那么這4、5個月就是“煲機”期。適當的煲機不會損壞耳機,只會加速音質的穩定。這里用了“穩定”這個詞,而不是“改善”,有些耳機(喇叭)不見得煲開了比全新的好。對于耳機,可以采用如下的煲法: 1、采用粉紅噪聲或者白噪聲做信號源 2、初期以正常音量連續煲24小時 3、停4小時 4、用大音量(耳朵剛好難以承受)8~12小時 5、停4小時 6、正常音量煲24小時 7、如上反復,大約一周后耳機就“熟”了 煲機的時候要注意,如果你不能肯定音量是否過大,找個人幫你聽,如果戴上耳機不能堅持10秒(非喜好原因),那么音量就過大了。 另外。煲耳機主要是煲耳機的振膜,就目前而言,靜電耳機振膜的厚度已薄到1·35微米,動圈耳機的振膜也只有幾微米到十幾微米(我們頭發的直徑大約是60~90微米)。振膜本身在制造過程中就存在內部應力,在粘結音圈和固定在骨架上時又產生了裝配應力,我們所說的煲耳機就是使這些應力逐步消失,使振膜逐步順化發出好聲的過程。 我常看到一些Hi-Fi大師們的器材試聽報告,水平高低且不評論,只是那開頭大多是先把器材開足馬力猛煲它三天三夜,讓它受盡皮肉之苦,自以為進入佳境,而后才是如何如何好聲好聲評論一番。天長日久煲機之法由此而生,效仿者不計其數。如此煲法就不怕損傷器材,落下隱患,好聲不長! 我以為音響器材雖不是工程機械、鐵車鋼馬,但也有相通之處。好事需多磨,慢煲出好聲!煲機還是分為舒筋、通絡、習武、打擂、出道五步為好。以耳機為例: 1、 舒筋——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100~1500Hz/5s掃頻信號更好); 2、 通絡——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50~1800Hz/3s掃頻信號更好); 3、 習武——使用正常聽音強度驅動耳機72小時(用20~20000Hz/2s掃頻信號更好); 4、 打擂——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驅動耳機24小時(用18~2200Hz/1s掃頻信號更好); 5、 出道——進入正常使用階段。
回答者:hu3130038872016-03-05 00:00
那種軟件原理是發生白噪音或者粉紅噪音,讓音箱工作,其實自己慢慢聽音樂,也能煲只不過時間很長聽得多的大約一兩個月,聽得少的就沒譜了,用軟件速度快點幾天差不多了;不過一般人其實根本聽不出區別,因為你的音源,是320K以上的M
提問者: 等你下一站121 2014-03-09
音響煲機,一是通過開機加電和播放音樂使功放等設備的元器件間的參數更加匹配、穩定,再就是通過喇叭發聲震動使喇叭的折環發生物理變化而變得柔軟,使喇叭發出的聲音更加柔美動聽,其實這種聲音的變化不是很大,經驗少的人甚至感覺不出來
提問者: dahaihaihai 2014-10-02
音量打小點慢慢煲!
提問者: 匿名網友 2017-02-14
不要開的太大,自己感覺 恰大好處就可以了。^_^
提問者: shawsl56 2014-08-26
音響行話,褒者“煲”也,即讓音響電器煲出好聲音。
提問者: so8395 2013-09-04
好的音響很少壞啊!正確使用是關鍵,七八年沒問題吧!
提問者: qq1145563243 2013-03-10